返回首页

四驱摩托车后桥结构图(两驱摩托车构造)

454 2022-11-07 01:45 摩托车报价网

1. 两驱摩托车构造

两驱车后驱有传动轴,前驱车没有。

前驱是拽着整车走,后驱是推着整车走。 从汽车行驶稳定性来讲,前驱好一些。但是,前驱使汽车传动系统集中在驾驶室附近,其动力传递所产生的噪声,加上悬架系统运动频率综合的作用,对驾驶员造成工作环境污染和身体伤害,因此驾驶室的内饰成本较高。由于前驱使汽车传动系统集中,省去了传动轴、后驱动装置从而使整车成本下降。 从动力性能讲,的确可以获得较大的驱动力。因为,主减速器的作用主要是降速增扭,后动驱的汽车一般可以将主减速器布置得与变速箱、发动机较远些,因此主减速器中的从动齿轮分布圆可以设计得大一些,获得较大的传动比。但是增加了传动轴和驱动桥,使整车重量增大,成本增高。 一般来讲,快速、轻便、使乘客舒适的轿车采用前驱。客车及货车为了多拉乘客和货物需要大的驱动力,牺牲车速而采用后驱。

2. 两轮摩托车结构

链条机”与“顶杆机”的区别顶杆机和链条机只是在配气机构的结构不同,和扭距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1)摩托车的顶杆机比链条机功能好。

(2)摩托车的顶杆机比链条机功能好的原因:

1,从结构上讲,链条机更先进。链条机在相同排量下能通过提高转速,加大功率。体积小自重轻,机械负荷小,点火精确,能够结合很多先进技术一起使用。所以高性能大排跑车基本都是链条机,但同时对制造技术要求也更高。

2,顶杆机本身不适合高转速,所以扬长避短,多数把汽缸做成缸径小行程大,这样扭距增大了,而且避开高转速缺陷,中低转速(常用区域)时扭距大,加速有力,爬坡性能强,实用性好。

3,链条机也可以作成这样,最简单的方法改变一下缸径和行程就ok了,但是高转速性能顶杆机就比不上链条机了。链条机一般侧重高转速功率输出(不改变汽缸容量的情况下加大缸径,缩短行程有利于提高转速,物理常识:单位时间作工次数多,当然输出功率大咯),靠提高转速增加力量,链条机高转速下的爆发力是厉害的,所以赛车要在8000~10000左右转才开始发挥威力。

4,各自的特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至于震动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于小排量民用车,链条and顶杆不是决定因素。 5,耐用问题,也是相对的。比如国外一些1500cc以上的v型双缸超大型巡航车,扭距大得惊人,2000多转时速就超过140码,常用转速不超过4000,有的甚至只有3个前进档,任何挡都可以轻松起步,换挡只为改变巡航速度,所以根本用不上高转速,6,机械原理和制造技术是相生相伴的,不可分割的: (1)链条机先进,但对技术要求高,加工精度要求高,很难把质量做好(主要对国内厂商来说),所以通常链条机毛病多,那是因为某些厂的制造技术不过关。

(2)顶杆机结构简单(从机械上来说:越简单则越可靠),容易维护保养,所以通常国产顶杆机比链条机毛病少。

3. 前后双驱摩托车

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汽车发动机相同。发动机由活塞、气缸体和气缸盖组成,气缸盖包含气门机构。火花点燃燃料与空气混合物时会引起爆炸,推动活塞在气缸体内上下移动。气门随之打开和关闭,以便燃料与空气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活塞的上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将活塞的能量转变为旋转运动。通过变速器将曲轴的旋转力传递给摩托车的后轮。

4. 两驱动摩托车

不是2轮驱动的 不过有2轮的摩托车看看下面是我们一个论坛发出来的

首先声明,标配的WR450F当然不是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赛车,因此不具备两轮驱动的本领。

但是,只要想想《机车世界》(Cycle World)将“2005年度最佳耐力车”的殊荣授予WR450F,就可猜想其非同一般的身手。2006年WR450F精益求精,更加注重细节。首先,雅马哈为WR450F配置了技术先进的5气门发动机。雅马哈这项招牌性技术的优点毋庸多言,SBK赛场上飞奔疾走的YZF-R1已经证明了它的威力。为了实现发动机的高转速,气门弹簧质量很轻,气门本身则采用轻质钛合金材料,并且采用了缸径行程比为1.5的短行程设计,满足了11000转/分最高转速的苛刻要求。同时,凯信39毫米赛车型FCR化油器配置了油门开度感应器(TPS),能够向发动机实时提供比例精准的油气混合物;数字式CDI 系统点火时间精确,并能够监视发动机转速、优化点火正时,保证强加速时发动机有敏捷、强悍的动力响应。

2006款WR450F动力改进目标明确,就是强调平滑顺畅的动力输送,特别是中低转速下要收放自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与上一代的发动机相比,新款WR450F的压缩比从12.5:1轻微下降到12.3:1,进气口也收窄了9%,化油器和点火系统的设置相应做了调整,获得了更加平稳、宽广的功率带。这点在驾驶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2636434过程中能够非常清晰地感知:拧下油门,发动机响应极为灵敏,随着转速飙升,动力迅速递增,特性完全不同于MX摩托车陡峭的动力曲线,骑手享受的是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在达到11000转/分的转速限制之前,动力表现完全可以用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来形容。尤其让骑手们称道的是,WR450F在中低转速内表现尤其出色,召之即来的充沛动力让骑手如虎添翼。

精心设计的5速变速箱与雅马哈另一位“越野高手”——YZ450F如出一辙。

由于各挡位之间的轮齿比相差较大,WR450F无需像密比齿轮摩托车那样频频换挡。当然,这种大轮齿比的设计不会受到所有骑手的欢迎,因为高水平的骑手在剧烈竞逐时,经常采用激进、快速的方式频频换档,以充分地发挥发动机的潜能,而大齿轮比的变速箱不支持过密的换挡操作。看来,WR450F并不鼓励过于粗暴的驾驭方式,而是更偏向于提供稳当顺滑的挡位转换。多片式离合器扮演“多面手”的角色也很胜任,既能顺当传递WR450F穿越丛林、征服山路所需的低速平稳扭矩,也支持高转速淋漓尽致的功率发挥。

历史上,英格兰的瑞克曼(Rickman)兄弟对越野摩托车有一个重要贡献——用车架钢管代替干槽式发动机的储油室,从而省却了机油室的累赘。

这种设计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一是腾出空间,允许瑞克曼兄弟设计出第一款真正的越野车空气室,为发动机提供更高的进气效率;二是机油在发动机外循环时可以降低温度,润滑效果更好、散热能力更强。

5. 两驱摩托车构造图解

双驱优点:动力突出、通行性强、

缺点:价格较贵比较废油,经济性不够好。而且,车辆没有任何装置来控制轮胎转速的差异

单驱动优点:两驱更适合家用,其中前驱车得益于相对简单的机械结构,车内空间会比较宽敞,另外前驱车造价低、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也比较理想。

缺点是单驱车容易出现转向不足,前轮既要承担驱动还要转向,轮胎容易磨损

6. 两驱摩托车原理

齿轮传动的基本用途是改变转动方向。小时候玩儿过四驱车的肯定眼熟,组件里有个长杆,长杆两头带个齿轮,把长杆安进车里,嘿!两驱变四驱了!当然四驱车里的是最简单的直齿轮

7. 两驱摩托车构造图片

摩托车是基于自行车而来,所以摩托车仍基本维持后驱布局。当然,摩托车发展历史上也有前驱车型出现,存世时间不长。后驱布局可以省却这些动力损失,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表现会更佳。后驱前轮只负责转向,后轮负责动力输出,转向更为灵敏,更容易出现转向过度。所以,两轮摩托车是后驱。

8. 两驱两轮摩托车

1、驱动方式不同:两驱:两轮驱动是指只有两个车轮是驱动轮,连接车辆的动力系统。四驱:四驱指的是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一直保持四轮驱动的形式。

2、油耗不同:四轮驱动模式能随时拥有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做出扭矩分配的调整,并且油耗较高。

3、差速器数量不同:两驱: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四驱: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9. 双驱摩托车结构图

并联还是6v!串联是12V,并联接线是可以的!因为以前电源就6V

10. 两驱摩托车工作原理

在两轮驱动形式中,可根据发动机在车辆的位置以及驱动轮的位置进而细分为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中置后驱(MR)等形式。两驱越野车和轿车最常用的是前置后驱形式。

前置后驱(FR)的全称叫做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驱动形式。其中前排车轮负责转向,由后排车轮来承担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在这种驱动形式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全部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也就是说,实际的行进中是后轮“推动”前轮,带动车辆前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

网站地图 (共301个专题208039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