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摩托车必要的部件有哪些
有哪些是摩托车必备装备?
作为一名资深骑士,6年4万公里,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摩托车必备的就那几样:头盔、手套、护具,还有胸甲背板(当然为了提升骑行安全性还需要气囊服)。
1.头盔:预算之内,能买贵的,就别贪便宜,能入手碳纤维的,就别买发泡材料。
2.手套:推荐轻薄、防滑的,手感会更棒!而且秋冬季节一定要买带有加热功能的手套,不会被冻!
3.护膝护肘:优先选四件套,但不建议堆得像钢铁侠一样,那样太笨重,影响操作
必备的装备都是为了保障安全,还有增加骑行的舒适感,其他外观造型什么的就是锦上添花了,这个看个人。
在这可以推荐一下我几年下来,买过的觉得好看又安全实用的几个款式。
shoei头盔
这个要结合自己的骑行风格、车型,来选择自己需要的盔。
我自己用的是全盔,安全性比半盔更高(半盔虽然方便吃东西,揭面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也方便吃东西,但是肯定没有全盔结实)。
现在戴的是日本shoei x14,别的先不说,X14是真的帅!
小尾巴很好看,我自己再配个银色的镜片,还是非常搭的。
![](https://pica.zhimg.com/v2-ca2a55c94b11dabdf6777df70ed5ddf0_b.jpg)
他家头盔的包裹性很好,风道也强,风噪特别小!
除了贵没毛病,不过一分钱一分货吧,shoei不论是做工还是包裹性都值这个价格。
![](https://picx.zhimg.com/v2-ff00637b4d371959f1122a0a0d9b962d_b.jpg)
帅就一个字
杜汉电加热手套
有时候手套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忽视掉,其实在发生撞击或者意外时,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手都是最先接触到地面的,所以一副好的骑行手套对减少手部伤害至关重要。
更常见的是,在冬季及低温条件下,我们往往会因为手部冻僵影响操作,即使万幸没酿成事故,也会极大影响操作感、骑行舒适感。
所以,我推荐各位骑友,至少有一副电加热手套,既保证低温驾驶手部不会被冻僵,影响操作,提升安全性,又能增加舒适感。
我用的是杜汉,不得不说,这个牌子的料非常的扎实,不论是保护设计还是的其它的小细节,给我的体验都非常的棒!
我惯用的是他家DS-2310,款式很大气,这个配色我觉得很顶,黑金真的百搭,做工也蛮精细的,好看设计感又十足。
![](https://pic2.zhimg.com/v2-5d462f684595b1adeea882c6420f0dc9_b.jpg)
他的手腕处有加长设计,可以说是全手全方位保护,再也不用担心路上崩起的碎石了!
手掌虎口那个地方做了加厚的处理,皮革料子的防滑性能很棒,油门拿捏很精准,操作贼顺畅。
指关节处做了褶皱处理,佩戴挺舒服的,就算是长时间骑行,手指也不会有紧绷感,手指非常舒展。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55990332313&sku_properties=1627207:23057034020&spm=a21dvs.23580594.0.0.1285645ehSLTeg性能方面,它的加热做的做的特别好,用的是石墨烯发热材料,安全,热能转化很高,加热也很均衡。
一共有3档温度,开启加热后速度贼快,而且是整个手到手指指尖,都是暖烘烘的,很舒服,冬天骑行很有保障。
而且加热功能的续航能有2.5-6小时,不用担心骑一半就不热了。
其实像北京这边,我感觉5度左右都不需要开加热,它表面的材质是小羊皮的,下雨天骑防水性也是够耐造的;里面是美国新雪丽3M暖绒内胆,可以收集保持人体热量,同时让水分散失来保暖和保持干燥。像我这样比较不怕冷的,不是0度以下都觉得够用了!
之前和很多车友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跟我提过说,自己的电热丝加热手套就只是在手掌周围绕了一圈加热丝,但在用过这副石墨烯的手套以后,都说这俩差距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加热全面不说,关键是不会像其它电热丝手套那样用久了容易老化,贼耐用。
![](https://picx.zhimg.com/v2-5fe8d3207b4dc128a09b695bcb0028e5_b.jpg)
杜汉DH-605护肘+DH-606护膝|护具四件套
护膝护肘,最重要就是防护性要好,杜汉的这个护具四件套质量着实不错,
我以前戴的护具,很容易在发生意外倒地翻滚的时候移位,有时候护膝都蹭到大腿根儿了……
但是杜汉的这个,膝盖和手肘部位,都用了铝合金材质加固加厚,这种材质,不仅轻便,更抗摔,而且在与地面发生摩擦时候,完全不会移位,只会有一点火花,但是护具还是牢牢地贴在原位。
这些部分,还做了氧化的处理,做成了蓝黑色,科技感拉满!
其他的部分,就是护具常规的tpu材质,不过杜汉的材料是通过了欧盟CE2级摩托运动的专业认证,抗冲击性和防护性都是世界级,让我每次骑行都安全感爆棚。
护具内侧的抓力也很好,里面的材料是绒布的缓冲透气泡棉,很亲肤、柔软,戴着很舒服;绑腿接触面的松紧带用了硅胶,反正全方位保证了护具不移位!
穿戴也很简便,有快拆扣,每次脱、穿,就是“咔哒”一秒钟的事儿。
![](https://pic3.zhimg.com/v2-7b273d9a7027f2bdd67e108688b91316_b.jpg)
穿脱也方便,松紧都是可调的,护膝还分左右,夏天太热的话,还可以直接短裤加护膝,因为绑带上有防滑硅胶条,在贴合的同时确保了护具不走位,放心佩戴,再也不会满腿汗了。
四层防护层很严实,主要受冲击区域为铝板,强度高质量轻,戴着很凉快,不会错位。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76803693795&spm=a21dvs.23580594.0.0.1285645ehSLTeg价格也不贵,平时不想穿骑行服的时候就戴这个,我已经推荐给身边好多摩友了。
![](https://pica.zhimg.com/v2-b9b4bd6dad5e143163ad8ecf392523d8_b.jpg)
反正吧,我个人是很推荐杜汉这个牌子的,这个也是我骑行6年间寻寻觅觅,对比多家后后才被种草的一个品牌。不管是手套还是护具四件套,穿戴起来都很舒适,即使是远程骑行也很放心轻松,价格也很实惠,适合绝大多数摩友。
最后我想说一下,如果您连最基础的装备都懒得穿,就别出来给我们骑士们抹黑了!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新手骑士,在你还没有形成身体正确应激反应之时,正确穿戴装备是你安全享受骑行的第一步!
其次,绝对不可以为了追求刺激就去超速!骑上摩托车虽然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管你多么赶时间,也不能超速行驶,更不可刻意去超车,否则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有的人说自己没那么多预算,那么我也把价格比较中档的几款推荐在上面了。
买摩托车装备最主要要注意舒适度和安全性,基本上头盔手套护具都是必要的。
其实刚入坑的时候,以为只需要一台车就可以了,慢慢你会发现,骑车真的离不开装备,不仅能增加骑行体验还保证了安全,想买的越来越多,有时候荷包也免不了遭殃。
我们还是要结合自己个人情况、预算、实际使用频率去做挑选。当然了,在预算范围内,最好是选择贵的,而不是便宜的,毕竟等到事情真发生时,它能给到你的保护,是再多优惠,再多差价都换不来的。
二、摩托车必要的部件是什么
摩托车都需要什么装备?
大家好,我是阿周,一名生活在二线城市的普通打工人,无论生活待我如何,我愿认真对待生活,希望通过文字将我生活中的“小确幸”或“踩坑经历”分享给同学们。
本文较长,推荐骑行相关装备种类超多,建议先点赞+收藏,欢迎评论区友好欢乐的交流!
风和自由,安全回家。
本文推荐的都是入门级,欢迎摩友们讨论交流~
2021.7.7更新增加头盔包、腰包、头盔镜片删除头套(现在买手套、头盔基本都会送)为什么买装备?
要帅更要安全!
很多喜欢摩托车的人都追求所谓的“风和自由”,而对于家人亲人来说“安全回家”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父母不同意自家孩子骑摩托车,觉得其“肉包铁”很不安全。
去年我自己发生了两起车祸,车祸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疏于观察一方面确实是对方责任,好在我的车速都不快,不过要是没有佩戴护具,估计现在也没办法码字了。
本文主要分享买到摩托车以后需要购买的头盔、骑行服、手套等装备,希望每一位“骑士”在追求风和自由后都能安全回家。
01头盔包
星空骑士头盔包
为了更好地处理装头盔的难题,我买了3个包,按价钱排的话是:AGV、杜汉还有新下手的星空骑士包。
单肩包的AGV包是在好朋友手上2手收来的,里衬绒面的,不容易伤头盔,弊端是口袋较少,弊端是沒有隔袋,没装头盔的情况下打开就是一锅粥,也并不防水防潮,早已3个月没有用它了。
杜汉包能够当油箱包,抽出来两边的吸铁石就可以吸住油箱上,可是不可以装过大東西,会干扰操控龙头转向。
装头盔是利用这一个网兜来完成的,特别注意啊,这一个勾勾要是一不小心也会刮伤头盔镜片和漆面,不要问我为什么清楚的…
PU面料,连拉锁都进行了防水防潮处理,可是最大弊端是对头盔基本上沒有防护能力,我以前摔车就是背着这一个包,往后面一坐立即磕碎了Z7的排风口,啧,不得劲。
300多来块,我认为不值得。
![](https://pica.zhimg.com/v2-da08c28a2fc4cefbb1b9d8fc5c82f6bc_b.jpg)
最新下手的(星空骑士)包就很好的解决了我头疼已久的两个难题,兼具平常和带盔使用
每一个内兜都设定了隔袋,平常当做电脑背包啊,也不是很别扭
打开这一个拉锁,能够装进去一个全盔,看简介是还能够装最大3XL的揭面盔、拉力盔等,如果有小伙伴买过能够分享下,看是否真的能装进去?
![](https://picx.zhimg.com/v2-9077221b379b7622e5515d9fb39815f3_b.jpg)
舒适度是这3款里最棒的,背带加厚,背上去没有什么感觉
小细节做很好的,拉锁很随意就能拉好
布料防水防潮,雨天带也没问题。最关键是价格便宜,百元的价位里我认为最能打了。
扣分项体现在外观比较低调,自己加一些徽章啥的装饰一下应该挺好。
总分5星,我可以打4.5分。
02腰包
星空骑士腰包
![](https://pic4.zhimg.com/v2-32a0a589bb309e4f10e0f9f5aa8f9729_b.jpg)
上下班我比较喜欢带腰包,没什么束缚感,
小东西还挺好看的。
腿上的配件是松紧带我还挺喜欢的,有3个孔位可以自己调节,还有一层扩展层,快速扩容,好用!4.8分。
03充气泵
倍思、小米
![](https://pic2.zhimg.com/v2-662b87213c4f4609d98a91e4b7661ff3_b.jpg)
年轻人出门在外一定要带1台气泵(女盆友从此不担心露气了呢)
便携式气泵,它优点就是体型小和无需通电,随充随用,我们在跑远途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最佳的轮胎气压状态。
我使用过2款便携式气泵:小米、倍思,他们价钱差不多,不过实际上使用体验差许多。
容量、充气效率、基本功能来说倍思要更具优势,噪声没有什么好说的,俩都挺吵的。
同样的,他们除开能够给摩托车轮胎充气,还兼容汽车轮胎、篮球、自行车胎。要是家里有车,或者经常摩托车自驾游的朋友,能够安排上一个。
04头盔
骑摩托车基本基本上没有不戴头盔的,而头盔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应付交规,头盔一定要购买正规品牌的头盔,尤其不可以购买假头盔,正规的头盔大都会过DOT、ECE、Snell 安全测试规格,国内销售的行货同时要过3C认证。一顶合格的头盔关键时刻能救命,而更优秀的头盔则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材质、佩戴舒适程度、版画限量等方面。
LS2 FF358
![](https://picx.zhimg.com/v2-4b8bceae8e89cbcd32279baf0e13e14d_b.jpg)
头顶上有两个上风道的进气口,单镜片的形式,但是是可以配彩色的镜片,护鼻跟下巴防尘垫拿到手的时候已经装配好,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做工还算可以
版画好看,500元销量很好的一款头盔,里面有预留了蓝牙的槽口,这个不用担心,不过一部分摩友反应有些夹头,选购时候注意一下尺寸。
LS2 FF396
![](https://pic3.zhimg.com/v2-c37d39368c1b9f10643d9ff459639170_b.jpg)
LS2的顶级头盔,碳纤维材质,重量很轻(只有1200g),你戴上去真的会明显得感觉到头部轻松了一大截。有双镜片跟单镜片可供选择,带有镜片锁,里面预留了蓝牙耳机、眼镜槽,内衬的海绵更加柔软,弹性更好。
AGV K1
![](https://pica.zhimg.com/v2-17ce5b055ef152ac1681515159bb0638_b.jpg)
实际上现在AGV品牌归属丹尼斯旗下所有(没想吧!),现在所有的AGV执行的是统一的一个国际标准,大家就不要纠结于它是哪里产的了,品质绝对有保障。
AGV整个的盔型像一滴水滴状,整个的下檐贴近了肩膀,保护从脖子开始,下探的鹰嘴更加有助于破风,AGV在做工上完全没问题,非常的细致,每一个螺丝上都会有一个很细微的英文提示标,大概就是告诉你这个配件是干什么用的,预算够的话,放心买!
05骑行服
头盔保护头部,那么骑行服就是保护摩友的身体,无论是安全性最高的连体皮衣,还是摩旅穿着的拉力服,再或者是日常骑行的分体骑行服、复古骑行服都在身体的背部、胸部、肩、肘等关节有一定护具。
NERVE赤道
![](https://pic2.zhimg.com/v2-852dfe3f5b19bc92c0e50cc0e7b01b3d_b.jpg)
这件骑行服的版型非常好,要腰有腰,要肩有肩,这种网眼骑行服更重要的是面料,大家选购其他网眼骑行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面料,因为是网眼制作,所以它的耐撕拉程度大大降低,但是作为骑行服,你又必须耐撕拉,NERVE的这款是多层网眼,摸起来非常的结实。
内衬加了一层柔软贴肤的面料,跟皮肤接触的时候非常舒服,价格也亲民,质量也非常不错,几百元就能买到入门套装,用料做工都不输大品牌。
拓驰风暴摩托车骑行服
![](https://pic1.zhimg.com/v2-0486386777f137389de48087a5660d5c_b.jpg)
我强烈建议其他品牌,也学一学这个形式!
除了该有的护具和夏季应该有的网眼透气以外,说一点它有差异化的地方,在国内这些品牌都不是特别注重女骑的情况下,这件衣服出了女款!是时候给你的挡泥板配一件了!
肩膀部分外面还有一个硬壳的防护,夏季骑行服大家容易忽略护具的透气,而这款新款夏季款用的是网眼的透气,这里给好评!
![](https://pic1.zhimg.com/v2-c34e17424718da936dc3697aa447233c_b.jpg)
可能它的样子更偏向于运动型车或者是仿赛车,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得表扬它一下,它分四季款跟夏季款,但是除了夏季款布料是这个网眼透气的,四季款布料是防风防水的,外观上你都看不出来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意味着媳妇有可能永远不知道咱又买了一件,品牌老板我怀疑你是不是也怕媳妇啊?
TNAC拓驰摩托车夏季骑行服
![](https://pica.zhimg.com/v2-3cd9d8705fbd983f6ef53cdd2f5346ae_b.jpg)
夏季骑行服我穿过各种各样的,其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revit,但是高达1000多的价格劝退,毕竟进口大牌子。
这款拓驰跟revit几乎一样的版型,几乎一样的腰部调节,一样的反光条,穿上之后,一样的干净利落。
区别嘛:revit这款布料柔软,同样是CE1级护具,revit是自家研发的seesmart护具,看上去充满了科技感,柔软轻薄还透气,而拓驰的护具就比较普通了,透气性柔软度都一般。
那既然有差距我为什么还推荐呢?因为拓驰有大码!现在还做5XL的品牌可没有几家了!而且还给你配了一块发泡材料的背板,revit的背板还需要单独购买,这样算下来价格就差了一大半。
要科技要更好,请选择revit这款,性价比和大码可以考虑拓驰这款。
外星蜗牛
![](https://picx.zhimg.com/v2-e3fc33eb0df7bf1b7183e3aacb1a74d1_b.jpg)
类似于飞行夹克的款式,适合平时通勤穿,整体采用大网眼,肩部和肘部处采用了600D的耐磨材料,剩下的地方都采用了单层的网眼,十分透气,全身配备了五块护具,分别是肘部、肩部、还有背部
大臂跟小臂的位置都有调节的带子,这样可以让护具更加贴合胳膊,腰部也有三个档位,可以调节宽松度,拉链采用的都是YKK的,非常的顺滑。
06手套
一副合格摩托骑行手套不止可以保护手部,还应该具备佩戴舒适,手指活动灵活等特征,部分手套增加手指触摸区域方便点按手机查看地图。
外星蜗牛AT80 手套
![](https://pic2.zhimg.com/v2-a773529f4e154770fc1553c91d50a74d_b.jpg)
这双我上个月才买到手,今年最新款的春夏季手套,帅气~
外观我个人觉得没毛病~很酷,整体羊皮也对得起这个价格,官方把AT系列定位摩旅系列,质量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https://pic2.zhimg.com/v2-9a284211bc118e81f9eb8f8e89e96163_b.jpg)
![](https://pic1.zhimg.com/v2-b56ac6c6b6f9b2be7f6f081e391dff3e_b.jpg)
如上图,手背+指根的防护、手掌外侧的防护,全面使用了碳纤维材质,够轻,防护性杠杠的!
小指外侧跟拇指外侧都做了加厚处理,因为如果我们摔车的话,这些小地方还是经常会在地上摩擦的,手腕的地方也用皮子做了加厚处理,整体防护性对于日常通勤来说非常全面。
手掌处也加入了粗糙的翻毛皮,在摩旅过程中,因为长时间的握持握把,容易出现手麻手酸,导致手部力量不足以控制方向,粗糙的翻毛皮可以极大地增加摩擦力,更好的控制车辆,也更安全!
触屏功能也是拥有的,这点很棒,对比很多进口的手套没有这个功能(显然没有调查我们中国这个国情),停车的时候接电话,等人的时候刷视频啊,这功能都用的上啊,反正我们老爷们买东西是这样的,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我觉得它的手感、防护、还有外形,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价格也不是很贵。
NERVE摩托车手套夏季
![](https://pic4.zhimg.com/v2-46846c9c222a446b67a9e6e42622dfc9_b.jpg)
NERVE这个牌子的性价比挺高的,我买这双是因为朋友推荐,他自己一直戴的这双,感觉还行
![](https://pica.zhimg.com/v2-0c58f3205c77f1fe6dc8520f8bedb280_b.jpg)
整个全掌才用的是小牛皮制作的,图上红圈位置做了小颗粒块处理,拧油门感觉不错,摩擦力够够的,小指那里做了双层包裹,整体的缝线,细节处理都不错,值得入手!
外形蜗牛T3
![](https://pic1.zhimg.com/v2-fbc00ba0c02bb8ee16e06a9ab68556bc_b.jpg)
蜗牛的手套我是买的真的多,戴了这么多他们家的,T3的戴进去后给我的感觉是最舒服的!带上去以后就直接是一种抓握的感觉,想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去骑车
它的防护,手掌的皮子,再加上碳纤维+白色的色调,B格确实拉满,上次等红绿灯时遇到摩友,冲我打招呼,聊天的时候特地还问我还是啥手套hhhh
因为它有大面积的网眼+透气孔,这个天气骑行的时候手很舒服,完全感觉不到闷热,城市通勤妥妥的!
07护膝&护肘
日常骑行很多时候不会穿着骑行服,那么一副舒适具备一定防护性的护膝和护肘就是很好的选择。
戴护具时候的热总比骨科的空调好
A星BIONIC PLUS护膝护肘
![](https://pic3.zhimg.com/v2-182537709609b1fae53e398dc161fea4_b.jpg)
A星最畅销的夏季骑行护膝护肘,透气设计,轻量化佩戴舒适,它有一个自然弯曲的通道,可以使我们的膝盖在弯曲的时候更加贴合,里面还配有3D的海绵,戴上去非常的舒适,而且夏天还不热,骑起来非常的通风。
NERVE摩托车护膝
![](https://pic3.zhimg.com/v2-776c208d0e24b9fce7bd9616e7786e28_b.jpg)
夏天骑行我一般就是短裤+护膝,既安全又凉快,比较有特色的它是配有快拆接口,一拆一拔就能下来,取得话非常方便,里面用的是软绵的一个内衬,内衬非常厚实,一年四季都可以通用,内衬拆洗也非常方便,都是扣子,便于清洗,采用尼龙壳,内部配有减震胶,防护性蛮不错的,外观也比较硬朗。
缺点就是刮车!因为块头比较大
Ones Again!
![](https://pica.zhimg.com/v2-b73af804ded4a7f397ea57f224fcfb26_b.jpg)
下单了Ones Again!的护膝,价格是丹尼斯的四分之一,仿碳纤维的外观,哑光质感,看起来就比较高级。
戴上去让我还挺惊喜的,比丹尼斯还要轻薄一些,蹲起也舒服,CE1认证,市区代步是完全够用了。
卡扣设计确实是方便了很多,但不知道耐不耐用。
最重要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满分5分,我给它打4分。
最后强调下哈,不要过于神话护具,它的作用是减少一定程度的摔车伤害,装备好,不代表个人技术也好,管好右手,你爱的人还在等你回家!
08通讯和拍摄设备
骑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就要考虑骑行时通讯和记录美好生活了,而这需要头盔耳机和运动相机。
维迈通蓝牙耳机V8S V9S
![](https://pic2.zhimg.com/v2-9b87908d8538e18106ccab827204b88f_b.jpg)
我用过3个头盔蓝牙耳机,维脉通V9S、V8和V6。
用的最多的是V8、V6,价格便宜,电量充足,音质凑合,适合平常上下班用,接打电话、听歌、导航的基础功能都能满足,最大缺点是不能切歌,更适合我这种独行侠。
V9S增加了切歌功能,升级了语音降噪,语音通话很清楚,偶尔进山组队的话,体验还可以。相比较V8,音质提升了很多,缺点是连接有效范围比较小。总的来说,可以说是cardo的平价替代品。
我是不推荐头盔里戴AirPods的,因为你不知道啥时候 你的耳机就变成了airpod,再戴下去可能就变成Air了。
insta360 one X2全景运动相机
![](https://pic1.zhimg.com/v2-44becf4f308a6985ea98d0ff8f89ca74_b.jpg)
Insta360的全家福 我基本上都搞到手了,目前最常用的是他们的oneX2代,4K续航90分钟,上下班我基本不用充电。发布的作品里有7成镜头都是由它来完成的。
在雨雾天啊过曝的情况也不需要架稳定器,一键开机,非常傻瓜。
当然,这个玩意的侧重点是全景,并不能和行车记录仪划上等号,
全景相机更注重运动过程中视频的品质、360度有意思的事儿都会拍下来,也可以单独拆卸使用,他俩起跑线都不一样。
HFKHM602行车记录仪
如果你不剪辑视频,普通监控需求可以用行车记录仪,直接链接摩托车电瓶,随车启动,循环录制,卡不用手动清空。
GoPro MAX全景运动相机
![](https://pic2.zhimg.com/v2-f990ceb802576d2c8387864f3dc803cb_b.jpg)
fusion的最新一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系统流畅,操作方便。
全景相机可以边充电边录像,也可以单独拆下来拍VLOG,两者各有千秋,有钱就都买。
08手机支架
五匹手机支架
![](https://pic4.zhimg.com/v2-fd3b8d17907bf1fd4d5b47c625fb24e5_b.jpg)
我只用他们家的手机支架,国产品牌手机支架中品质顶级的,性价高,多种配件选择让其适合大部分摩托车。
总结
无论是保证安全的头盔和护具,还是增加骑行乐趣的蓝牙耳机和记录骑行美好生活的运动相机,这些都只是追求风和自由的辅助品;正确的骑行习惯、专注的骑行状态、合理安全的骑行速度才是每一位摩友应该时刻牢记的,希望所有喜欢摩托车的摩友都可以快乐且安全的骑车,追逐风和自由之后安全回家。
欢迎所有摩友和将要购买摩托车的朋友留言任何与摩托车有关的问题,我都会一一回复,再次祝愿大家快乐安全骑车,有一天在路上相见,请互相竖个大拇哥!风和自由,安全回家(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感谢!)
骑行服、手套、骑行靴详细攻略在下面两篇文章里,文章较长,建议收藏点赞!
阿周的机车生活:2021年摩托车骑行服最全知识攻略,挑选最适合你的摩托车骑行服!阿周的机车生活:2021年摩托车手套推荐攻略,购买最适合你的摩托车手套!阿周的机车生活:2021年摩托车骑行靴最全知识攻略,最不能被忽视的骑行靴!三、摩托车必要的部件有什么
摩托车类型这么多,哪种偏实用呢?
摩托车的8大种类,首先我们要先确认自己最喜欢哪一种类型。
①街车:街车在路上非常常见,它的外观线条一般设计都比较肌肉,能符合到大众的审美,而且骑行三角设计的偏向于舒适,可以适应很多使用场景。
而且街车的动力输出设计的比较注重低扭,较强的低扭便于它更好在街道中骑行,所带来的驾驶乐趣也更高,骑着街车平时跑跑山,装上两个箱子短途摩旅一下,这些事对于街车都是可以胜任的。
②跑车:很多人刚开始接触摩托车的时候,差不多都会喜欢“大趴赛”,跑车风骚的外观,强悍的性能,一下就征服了很多人的心。不过由于跑车的动力输出偏向于高转速,骑行三角又比较战斗,长时间会很累,所以它比较适合一些激烈驾驶的场景,或平时骑出来溜溜车,耍耍帅也是不错的。
③拉力车:拉力车的功能是比较全面的,因为拉力车要面对的路况各式各样,所以拉力车为了良好的通过性,可以轻度的越野,底盘设计都会比较高。
④越野车:要说拉力车可以轻度越野,那越野车可就是纯是为越野而生了,对于越野车来说哪都是它们的路,没事豁豁沙子,豁豁泥路,穿穿林道,这都是日常,想再刺激点的可以去冲好汉坡,或者飞飞坡,弄自己一身土,这都是越野车的日常。
⑤街跑:街跑属于街车跟跑车的结合体,因为很多人非常喜欢跑车带整流罩的造型,但跑车激进坐姿和调教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厂家就设计了街跑这种车型大大满足了外观控的需求。
⑥复古车:复古车的造型一般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外观造型,车架和零件都很简单。骑复古车的人一般比较注重仪式感,车的造型复古了,人肯定穿着的肯定会跟车搭配上,做旧的皮衣,高帮的靴子,半盔,皮手套,这都是喜欢复古车人的配置。
⑦巡航车:巡航车的排量一般都比较大,配备大尺寸的风挡,能提供良好的风阻保护,柔软舒适的座椅长时间骑行也不会累,强大的储物能力可以携带更多随身物品,所以巡航车最适合公路旅行。
⑧踏板:踏板可以说是保有量最多的车型,因为其独特的传动设计,骑行时不需要人为的换挡,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让骑行变得更加轻松,而且踏板车的排量也都比较小,车体积小轴距也短,在拥挤的城市中踏板可以大显神威。而且踏板的置物空间好过街车,可以把随身物品放在脚踏或座桶里,所以日常骑行踏板非常便利实用,踏板的外观也是可萌可战斗,如果你是实用主义者,选择踏板准没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pica.zhimg.com/v2-02e987b5f59909811640c159c042e23a_b.jpg)
![](https://pic4.zhimg.com/v2-459f613699946710fbaf378716fafa3d_b.jpg)
![](https://pic2.zhimg.com/v2-20654d0ecca34044722d81f2a6391ea3_b.jpg)
![](https://pic4.zhimg.com/v2-b47d6f16c0cd304dc209c25eeef6b415_b.jpg)
四、摩托车必要的配件
摩托车护具究竟有多重要?
你要是上班代步
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上不用戴护具,因为城市交通会把你的车速基本限制在40左右,当然也有可能有一小段路会让你高速爽一下;
你要是经常外出短途,
很有必要
五、摩托车需要的装备
买了一辆摩托车,需要什么装备?
既然你说齐全的话,我就给你尽量写全了
1.装备类:头盔(质量必须好)、手套、护膝、骑行服(特别是野外)
2.配件类:手把套/手把(吸汗防滑)、手机支架(方便找路)、点烟充电器(不用带充电宝,不用带打火机)、挡泥板、车罩、雨衣
3.改装类:尾灯(如果本身有就不用买)、更亮的大灯、高音喇叭(特别是低音的摩托)
4.安全类:减震增高器(看你车子情况)、碟刹锁、暗锁、防盗器
5.装饰类:灯条、装饰贴纸等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但是你弄了这些就基本全了
六、摩托车必备配件
盘点那些鸡肋的摩托车周边配件?
身为一个驾龄6年,摩旅30万公里的资深摩托圈害群之马来盘点一下我用过的那些鸡肋产品。
1.油门助力器
![](https://pica.zhimg.com/v2-261724cd9f0568b7544f24e9dd6296c8_b.jpg)
这玩意简直是反人类,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会有轻松的感觉,不过在紧急情况下有大概率会影响行驶安全,尤其是在非铺装路面与路面坑洼不平的时候,经常因为车身垫坑震动导致油门忽大忽小。p.s萌新时期第一次追尾就是拜他所赐。
2.挂挡保护套
![](https://pica.zhimg.com/v2-1d5682b1dad8a802f10269902d23a0d8_b.jpg)
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在鞋面上绑上一层硅胶从而做到挂挡时候不会磨损鞋面,不过实际使用效率并不高。
首先我们假设一下,在摩托骑行的过程中左脚除了挂挡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当然是在停车的时候支撑地面咯。所以这个产品大概率会在几次骑行以后变得非常脏,再碰上雨雪天气?啧啧不忍直视,反正我是没勇气把沾了泥水的鞋套放进尾箱里。
其次,为什么摩托车档杆会磨损鞋面和蹭脏鞋面呢?主要原因是因为车辆档杆位置有一层胶皮防滑套,在换挡时将胶皮碎屑粘在鞋面上对吧。OK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保护套也是橡胶制品,所以并不能有效的缓解鞋面变脏的问题。
最后那么该如何有效的缓解骑摩托挂挡鞋面变脏呢?咳咳敲黑板划重点了啊!根据我这些年的骑行经验来说,最廉价的方法就是用防!水!创!口!贴!
在摩托车档杆胶皮位置缠两个防水创口贴就能有效缓解鞋面变脏和磨损问题,而且创口贴相对便宜,一包创口贴至少能用两年,只要创口贴脏了撕下来换新的就OK了。
3.各种装饰钥匙链
![](https://pic1.zhimg.com/v2-5b3ff82e8ebae9823a687c4946ccd66e_b.jpg)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摩托车钥匙链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买塑料、金属或者是文玩类的。一定要减少钥匙的装饰品!
萌新时候在钥匙链上挂了个金属的小头盔直接把车把龙头位置的油漆给刮花,也就是图片上看到的这个样子。还有就是各种可可爱爱的毛绒玩具也别挂,毛绒玩具有概率会卡在车壳和龙头的缝中间,曾经有个憨批的钥匙链上挂了前女友送的毛绒玩具,进山以后玩具被卡住差点直接冲山下去。
没错 那个憨批就是我
4.胎压监测(先别喷 这个内容有争议听我细细的说)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胎压监测大概可以分为机械和电子的两类,这俩产品的坑还都被我这憨批踩过。咱们慢慢往下看。
![](https://pica.zhimg.com/v2-21c84606825eefc3322ac0d07a76d7fe_b.jpg)
咱们先说一下这个机械款的胎压监测,原理是根据车辆胎压变化改变颜色,从而做到提醒车主轮胎气压不足。当时见到的第一反应是我靠这玩意太方便了,直接下单。
经过我两个月的测试后发现了几个问题。
1.摩托轮胎气嘴位置不如汽车的明显,轮毂和刹车泵经常挡着,看不到。除非弯腰去找,而且还会因为角度问题错颜色。
2.这玩意漏气啊!根据老夫猜测应该是当时买到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按上以后车胎会慢撒气。
3.重量问题,相对于原厂车辆轮胎气嘴帽来说,这个重量要重好几倍,骑行起来以后由于惯性产生的动能也就更大。如果再加上车胎使用时间长老化,会造成气嘴和轮毂接触的地方撕裂,撕裂之后这条胎也就彻底废了。那个位置没法补胎。(声明下 我高中物理才考十多分 要是哪个名词用错了就凑乎看吧 别喷)
在被毁了一条前胎后就直接给扔垃圾桶了,又作死似的想看看胎压监测有没有更好的产品,于是乎就又掉进了下一个坑。
![](https://pic3.zhimg.com/v2-a4d7b844de6d8374672a118369b61c58_b.jpg)
![](https://picx.zhimg.com/v2-0071ebb3ad9ff20e10ae7883dbf4be21_b.jpg)
emmmm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我更加坚信便宜没好货,于是又去搜了下电子胎压监测,从结构上来说这玩意分为两部分,前后轮的监测部分和电子仪表盘。相对于他祖宗机械胎压监测来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了,至少解决了装完胎压监测以后看不见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在经过摩旅和市内骑行的体验以后总结下这东西的问题吧。
1.续航问题:电子仪表续航问题,每天使用的话两个星期要把仪表拆下来充电,而且充电口容易进水进灰,充电很费劲。监测探头里面也有电池 差不多半年换一次电池吧。
2.重量问题:这东西比他祖宗机械款的还重 ,轮胎漏气的毛病还是没有解决。emmmm没错,从他祖宗机械款手里幸存下来的后胎被这玩意给祸害漏气了。
3.精准度问题:这个产品的胎压监测的精准度怎么说呢。如果一定要给个评价的话 那我的评价只能是“随缘”,根据商家对这产品的描述,只有在车辆没启动停车时才是最精准的,骑行起来以后表显胎压会高差不多0.3-0.5左右,而且随着轮胎升温这个数字还会再增长。
所以问题来了。我要这玩意有什么用,胎压精准度和闹着玩一样,还容易给轮胎搞报废,而且骑车时间长了以后根本不用胎压监测就能感觉出轮胎的状态。
如果你还是个新手的话可以考虑装一个,不过建议去买个二手的,这东西大概率很快就会被闲置。
各位大佬先别忙着喷,毕竟我不是个专业的摩托博主,只是个摩托爱好者,如果有哪说的不对的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容我吃口饭回来接着码字。
emmm实在是没啥可写的了,毕竟我只写自己踩过的坑,下面再写点有争议性的吧
5.保养滚轮托架
![](https://pic1.zhimg.com/v2-74b6401dd68010a6281f8137a7477b8c_b.jpg)
这个滚轮架的作用基本就是把摩托后轮推上去以后可以转动后轮来清洗保养链条,和车行里常见的大起车架比起来还是有一点优势的,传统起车架最好是俩人操作,一个人扶车一个人压支架。这个滚轮可以一个人操作完成洗链条和上油的操作,不用再麻烦别人帮忙扶车了(绝对不是因为我单身)。
好了,言归正传,说一下我实用后的感受吧,现在骑得是老款金鹏502,车身自重差不多四百斤吧(好像是有点忘了)自己一个人是可以清洗链条 ,不过因为车身重量相对于街车和仿赛来说有点重,所以在转动车轮的时候还是会很费劲。
所以我对这个东西的评价是能用,但是没必要,反正我用了两次以后就一直扔家里吃灰呢。
市面上还有好几种其他样子的起车支架,在某音上也看到过几个种草视频,具体好不好用就不予置评了,毕竟我只说自己踩过的坑(绝对不是因为穷)。
6.加热手把(这玩意争议性就更大了)
假如你是以下这几类人群的话这一条就不要看了,看完容易喷我
(1)秋冬季节需要长时间骑行
(2)准备进藏、进疆等昼夜温差巨大的地方
(3)极度怕冷
我解释一下,身为一个秋冬季节大概率是城市通勤的摩友,我个人觉得加热手把这个东西相对来说比较鸡肋,原因也比较简单。
(1)手把加热需要时间(5-10分钟),等手把热起来基本也就离停车不远了
(2)加热手把连接车身电瓶,尤其是在冬季容易造成电瓶亏电(今年已经救了两个这样的摩友了,坐标北京)
(3)手感原因,总感觉加热手把的手感没有原厂好(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手把也是买的便宜的)
目前市面上的加热手把品牌和种类非常多,我只用过一款一百多的杂牌就不瞎叭叭了,还是给大家说点平价替代的方法吧。
一、最便宜的应急方法:
适用场景:天气气温突降、降雨等
适用人群:极端天气没带加厚手套的人 还有我这种穷XX
方法:去药店买一次性橡胶手套、吃小龙虾的一次性手套都行 ,先戴上一次性手套再戴骑行手套,挡风保温防水效果一流。现在我车尾箱里常备一盒一次性手套以防万一。
缺点:因为手上汗液挥发的水蒸气出不去,所以长时间骑行停车摘完手套后的手和泡完澡后的手没什么区别。又白又肿
二、舒适一点的方法:电加热骑行手套
这东西就不用多说了吧,电加热骑行手套的品牌和种类就太多了,自己去搜就完事了。市面上大部分的手套加热续航都能达到3-4个小时,能满足上下班通勤使用,到家睡前给充上电就完事了。
如果硬要说缺点的话呢 倒是也能勉强凑出来,那就是如果手爱出汗的话慎用。毕竟手套不通风还有加热功能。用一个冬天以后那味道,啧啧 酸爽
七、摩托车哪些零件最重要
请问,有没有熟悉摩托车整体结构的,或者是零件作用麻烦分析分析?
听说过人车合一有没有?
主要这个问题太过于广泛了,我简单回答一下。
把摩托车当做一个人。
电控系统:大脑
主机:心脏
线路:经络
机油:脂肪
汽油:血液
前后轮毂:大腿
前后胎:双脚
手把:双手
大灯:眼睛
进空:鼻子
油箱:嘴巴
油泵:胃
离合器:神经线
转向灯:耳朵
车架:骨架
排气:屁股
脚踏:脚趾
刹车手:手指
刹车盘:手掌
仪表:脸
后视镜:眉毛
前避震:肋骨
后避震:xxx
欢迎补充!
八、摩托车都要买什么配件
想入摩托车的坑,请问有什么劝退的地方?
摩托车代步,两年半(风雨无阻)3.6w公里,应该可以勉强答一下。
先说结论:不劝退。摩托车可以当交通工具,入坑不会后悔,但摩托车不能当成和汽车一样的交通工具。
摩托车轻便,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在暂时买不起车(不想买)或家里车子不够用的情况下摩托车可以买来暂时解决交通问题或作为补充交通工具,还能顺便当玩乐工具。
一:如果暂时买不起车(不想买),但又要迫切需要解决通勤问题,那建议选择落地3万内,保有量大、质量稳定可靠的摩托车,最好是合资摩托车。1是三万内大部分人都能承担,这个价位也能买到动力、配置比较好的摩托,能比较好的平衡安全和舒适。2是合资摩托车质量比较稳定,用起来省心,使用成本低。3是保有量大的车市场上配件充足、价格便宜。4是准备买汽车时方便转手,残值比较高。
二:如果是家里有车,摩托车只是补充交通工具。那怎么选就无所谓了。
单纯代步,那买辆几千、一万多的踏板就行;想兼顾玩具属性,就在预算内选最好的。
三、雨雪天能不能骑?
能骑!但不安全,也不建议。
16年大学毕业,同年9月上班,上班单程16km,17年3月买了摩托,19年10月卖了摩托,两年半的时间骑了36000公里。所处南方城市冬天最低温度—3左右,1月平均气温7度,春夏秋三个季节只要不下雨骑车很方便,但一下雨就很不方便,出门前要穿雨衣、防水骑行靴,到了单位还要脱,为了方便放这些装备,摩托一定要装箱子(很影响美观和操控)。冬天骑车就比较麻烦,要防风保暖,下雨天还要防雨,体验更差。
四:摩托车为什么不能当成和汽车一样的交通工具?
雨天、冬天不方便就不说了,碰到以下问题怎么解:
女朋友想穿漂亮裙子、化个美美的妆出门
下雨了,想去接女朋友下班/接孩子放学
送生病的家人去医院
去几十公里外走亲戚、参加聚会
一家人一起出门吃饭
想留帅气的发型 穿好看的衣服
拉某样大物件或逛商场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
这些情况偶尔碰到一次你就知道摩托车和汽车不一样。
2020年7月买了一辆很便宜的车,通勤体验比摩托车好,不管距离远近,只要坐上车就很从容。当然,天气好的时候也会想念以前骑车的日子。以后还会再买,川崎ninja400/z400/ktm390adv(未上市)/390duke 四选一✌✌
![](https://pic4.zhimg.com/v2-153428e9e9a5b961c98365c563eb1957_b.jpg)
和女朋友夜骑
![](https://pic4.zhimg.com/v2-f53536e596bbfac46d73a7742697d29b_b.jpg)
周末和朋友爬山
![](https://pica.zhimg.com/v2-fd020fe0b2c1d8d07c21fdb828c79942_b.jpg)
回老家养鸡场,短腿朋友原地倒车
![](https://pic1.zhimg.com/v2-d0a89d60dc68310deacde0972deb9760_b.jpg)
节假日出去玩
![](https://pic3.zhimg.com/v2-5ad7705bbb3b7df768fd5aed85f8b004_b.jpg)
扶贫路上的好帮手
![](https://picx.zhimg.com/v2-a9b219721b17ff30f94584d81bc8a5d5_b.jpg)
✌✌
2022.11.28更新
卖了摩托之后骑了三年125踏板,现在准备换大摩托,入围名单:
1.ninja400
2.cb400r
3.nss350
4.xmax300
媳妇安排✌️大家当科幻片看
![](https://pic4.zhimg.com/v2-56967dd6386f69fb28632d7d35ffedc9_b.jpg)
2023.3.11更新
三年多时间汽车才开了2w+公里 ,小踏板已经骑了3w+公里,天热了换车的想法更强烈 ,各位大佬还有别的劝退的地方吗?
九、摩托车有必要的加装件
关于摩托车有哪些常识、技巧?
我有个预感,摩托车入坑必备常识这个内容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内容,所以我会不定期更新的~
目前已更新篇幅:
一、碎碎念的开篇
二、驾照
三、摩托车车型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363729四、买车上牌都需要什么手续?流程?
五、摩托车保养(机油)
小摩托-丁某某:新手摩托车入坑必看常识、知识贴——上牌、机油选择六、齿轮油
七、机滤
八、空滤
九、链条牙盘传动轴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521129一、碎碎念的开篇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越来越多人骑摩托,摩托车友群越来越壮大,但能看到的事故也越来越多。摩托车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运动、交通工具,与汽车不同,摩托车的容错率更低、保护更少。
来聊聊自由,摩托车与汽车最大的区别是驾驭与驾驶的区别,骑士更贴近自然,也更直面危险。有一种说法,速度感更强的情况下,身体会分泌多巴胺来进行安抚,这也是为何摩托车会上瘾吧。
颇有一种别人在看风景,但骑上摩托车
![](https://picx.zhimg.com/v2-cb006baaff00158a7bccbb2862061c01_b.jpg)
当然,我一直认为,能骑车与会骑车不同,会骑车与骑车好也不同,所以在未来我们一起学习。
![](https://pic2.zhimg.com/v2-8362d2b7b02112fee2f259aeff5aec25_b.jpg)
![](https://pic1.zhimg.com/v2-e6a785345f58f109d4d13b110cae5f08_b.jpg)
自我介绍一下:丁某某,一名90后咸鱼,中国摩托车联合测评试车手,追风少年(///▽///)。
二、驾照
我国摩托车需要驾照,并且与汽车的C驾照并不通用!如果没有考取摩托车驾照驾驶摩托车,等同于无证驾驶(划重点!)
以北京为例,考取摩托车驾照费用为2k元左右,时间为半个月左右。
而摩托车驾照分为三种D/E/F,其中F本为轻便摩托车驾照,(如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mL;如使用电驱动,其电机额定输出功率总和不大于4kW。最大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
![](https://pic1.zhimg.com/v2-5442d3e2cfb011d5da6f1ce03beeaf12_b.jpg)
![](https://pica.zhimg.com/v2-ef6a40b1692ec41f173e1b77ac4c4810_b.jpg)
这里要注意,D本(三轮)可以骑两轮,但E本(两轮)不能骑三轮。吐槽一下:三轮与两轮完全是两种驾驶方式,我国的驾照分级还是有待提高。
三、摩托车分类
汽车有SUV、轿车、跑车,摩托车自然也是,了解了摩托车分类才能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摩托车。
仿赛/跑车![](https://pic2.zhimg.com/v2-97de32edce8c7312c3e2f3254b64c90f_b.jpg)
流线的车身以及为速度而生的设计,可以说是许多人的最爱。通常大家喜欢叫跑车,但个人认为仿赛更加贴切,最早为厂家为了喜欢赛车的年轻人们推出的车型。
很多人认为某某车型太过温柔,并不应该叫仿赛。不得不吐槽这些键盘车神一句,顾名思义,只要仿照赛车制造出来的摩托车都应该称其为仿赛。
优点:
发动机偏向高转速输出、
动力较强、
脚踏较高,
车辆设定倾角极限较大,
分离车把较窄,更适合侧挂等姿势,
适合在铺装路面/赛道行驶。
缺点:坐姿战斗,
长途受罪,
日常通勤较累,
大排量普遍温度控制较差,
贵算不算?比同级别街车要贵少许。
当然,其中也有比较平易近人的选手,可以以叫做街跑,就是姿势没有那么战斗的,例如铃木GSX-250R、Ninja 400等。
![](https://picx.zhimg.com/v2-da54737423ffc1104e5caae404308621_b.jpg)
![](https://pic2.zhimg.com/v2-585b263538000301ba21079085b15289_b.jpg)
2.街车
更偏向街道行驶的车款,较高、较宽车把,坐姿更舒适,动力更偏向中低转速输出,整流罩面积较小(等于没有?),较为肌肉感的车身造型。
![](https://pic4.zhimg.com/v2-034089e8a274d7fe99c31eb788f042f3_b.jpg)
例如我本人的KTM 390 DUKE。
![](https://pic1.zhimg.com/v2-a16fd8878a673ffe9cc72ad3881141b4_b.jpg)
优点:
坐姿更舒适
动力发力区间更适合城市通勤
少整流罩等部件,更轻
操控更显灵活(车把高且宽,前倾角设置较为合理)
缺点:
太过均衡
不够帅(我本人比较喜欢街车)
极限驾驶下略显不足
非铺装路面行驶能力高于仿赛,低于越野、ADV等。
这里也有比较不务正业的选手,200匹的街车大有人在。例如KTM1290 SUPER DUKE、DUCATI V4 StreetFighter。
![](https://pic1.zhimg.com/v2-901663bad9647b5dc0f9d39f10493f96_b.jpg)
![](https://pic3.zhimg.com/v2-6ea51caf17ff7d07843d4e0db4bc6cb0_b.jpg)
3.越野
越野摩托车强调越野性能,电控系统较少,配置较低,通常使用较长的减震等以增高车身。车身零件较少,以保证越野环境下的足够轻量化。
![](https://pica.zhimg.com/v2-ed9610a67d2a9b5bf5d31d6f7e9271ba_b.jpg)
![](https://pica.zhimg.com/v2-97c25ecdae3f5cfeb05d21fbee6ad386_b.jpg)
当然其中还有林道车、场地车等不一而足,不做过多介绍。
优点:
通过性高
车身轻巧
缺点:
铺装路面较差
座高极高
续航里程短
不适合公路行驶
还有一种从越野摩托车中演变而来的选手,英文为:SUPER MOTO,国内翻译为滑胎,也就是越野换上了公路轮胎的车型,可压弯、可滑胎,类似于汽车的漂移过弯。
玩儿好了特别帅!
![](https://picx.zhimg.com/v2-15041772f183fb8b6d096eca6038ae93_b.jpg)
![](https://pic1.zhimg.com/v2-2e966a1418388f4dc500c22049757e1c_b.jpg)
4、休旅车、旅行车
主要强调旅行的舒适性,配置高,尤其是在舒适性配置上,电加热手把、电加热座椅、蓝牙音箱等。配合较长的轴距带来了非常好的高速巡航稳定性。同时在发动机等震动抑制上十分用心,一切为舒适性考虑(油腻?)。
![](https://pic1.zhimg.com/v2-63a2a1eaa1af6e0a67d051c1f242ef3e_b.jpg)
![](https://pic3.zhimg.com/v2-fc750ee294452e7d57adbe7562bb8f7c_b.jpg)
![](https://picx.zhimg.com/v2-3bdff44dff5e37a382d02281a5df6161_b.jpg)
优点:
极高的舒适性
宽大座椅
配置较高
拥有一定储物空间
续航里程长
缺点:
车辆较重
普遍价格较高
车身较大
5、ADV车型
属于从越野摩托车中演变而来的车型,如果说越野算作短途的话,ADV更偏向于长途穿越,拥有一定的动力、一定的舒适性兼顾一定的公路性能。ADV也分为不同取向,有偏向民用的,类似于BMW 1250 GS ADV、KTM 1290 ADV,也有偏向于纯粹玩具的类似于KTM 450 RALLY。
![](https://pic1.zhimg.com/v2-8e1b50308bfb459ed2c8d2f608bdcce0_b.jpg)
![](https://picx.zhimg.com/v2-cd720df535037743d9ade4842f8409c7_b.jpg)
优点:
外观较威猛
续航里程长
使用场景多(公路、越野皆可)
兼顾动力以及操控性
较为舒适的骑行姿势
缺点:
车身较大
座高较高
维修保养较贵
城市通勤略显笨重
6、巡航车
我们常说的“太子”车也就是这个品类,与休旅/旅行不同的是,巡航车更为精简,同时脚踏更为靠前。其中还分为欧式与美式两种,代表为:杜卡迪 XDiavel(欧式)、贝纳利502C(欧式),印第安酋长黑马(美式)、哈雷 凌动滑翔。
![](https://pic4.zhimg.com/v2-9f8384f5bb1ebf6d63ace3113c86cbcd_b.jpg)
![](https://picx.zhimg.com/v2-ffe952938fe2700c5236a8785313320f_b.jpg)
7、复古摩托车
复古摩托车风格旗下品类十分丰富,从巡航车到街车、仿赛都有,也是目前国内市场比较火爆的一个品类,例如Cafe、Scrambler等等,都是复古风格下的分支车型。
![](https://picx.zhimg.com/v2-5eb7b09c22c90ce435d457ba8f974921_b.jpg)
![](https://pic3.zhimg.com/v2-65835185cc6a659a9167693cd1910700_b.jpg)
8、踏板车
这个基本上就不用我过多赘述了吧~通常采用CVT传动,给油就走,收油就停,而且还有充足的座桶等储物空间,简直无比方便。
![](https://pic4.zhimg.com/v2-e9ba1086169f36c9c3ff5ca096fe0bd1_b.jpg)
![](https://pic3.zhimg.com/v2-bd381c3c1345655951da920c80fde104_b.jpg)
![](https://pic4.zhimg.com/v2-c8c8fb861147daa2224784459892eb03_b.jpg)
优点:
拥有座桶储物空间(是真的方便)
振动控制较好
操控轻便
舒适的骑行姿势
CVT传动,不需要换挡
缺点:
不够帅
对比同级别跨骑/带档位车型油耗较高
保养周期较短,通常为3k公里
四、买车上牌都需要什么手续?流程?
这一步其实基本上可以交给车行代为办理,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我们需要提供什么证件。这里要说一句,没有驾驶证也是可以购买车辆的,驾驶证与名下是否能有车辆是两件事儿~
![](https://pic1.zhimg.com/v2-a88505b17bfe9d9932ed7f8595cf74ee_b.jpg)
如果是上牌的话,基本上会有以下几项费用:
购置税:车辆购置税为10%左右,详细计算的话就是 购车价格(发票价格)÷1.17×10%。但好消息就是现在150cc以内的车型可以免除购置税。
交强险:其中50CC及以下的排量的每年保费为80元,50CC-250CC(含)每年保费为 120元,250CC以上及侧三轮每年需投保400元
摩托车上牌的总费用主要是:牌证工本费(140元)+车船使用税(30元,有的地方对摩托车不收)。因为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所以上牌费用也是有所差别的,大致在500元左右。
所以如果是买新车,就放心交给车行就好了~一般价格靠谈,代办费用大概为500-1k元左右。
但是要注意的是,车行交给你的东西应该有以下几样:车辆一致性证书、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交通强制险保单、机动车登记证书。
![](https://pic3.zhimg.com/v2-6e08b2976d665d2dba9c3366e68c7154_b.jpg)
当然,如果是邮寄拍照的话,还会有一个邮寄确认单以及临时拍照。
五、摩托车保养(上)
俗话说得好,摩托车保养才是重中之重,保养不得当容易导致摩托车故障频繁,这毕竟是交通工具,还是记得勤保养啊~!
这个将会分成几部分来讲:
机油:机油选择通常分为全合成、半合成以及矿物油,根据原厂要求选择机油,如果骑车比较暴躁的同学可以选择更高级别的机油。
机油也是分等级的,一般用两个字母表示“S”开头代表汽油发动机用,C代表柴油的(除了快手魔改作品,目前应该没有柴油摩托车了)。一般规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顺序,但其中没有SI),SN最高。一般在桶身上就有。
![](https://pica.zhimg.com/v2-e913d0f303b2e1cbace04a49be0bd00a_b.jpg)
不过也有没有标识的,例如我给390换的赛道用机油摩特300V,我就没有在上面找到API的机油认证标识。
![](https://pica.zhimg.com/v2-f7288f0d43e74c3b880ec7b08ca5c362_b.jpg)
机油分级之后的标号表示其黏度规格,例如"15W-40、5W-40"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低温-30°C,而20W耐低温为-15°C。
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尽量按照原厂要求来,粘度过低的机油会润滑效果不好、加剧烧机油的现象。过高则会增加发动机运行阻力,使小车车油耗变高,增加润滑系统阻力。
![](https://pic4.zhimg.com/v2-fb64411d001fcec45da198f1ab642909_b.jpg)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网上找的机油适用气温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地区选择。
这里有几个要注意的点,如果你不知道机油该换什么,就按照原厂说明书上的方式添加!一定没错!
保养周期(公里数与时间哪个先到都要进行保养):
通常跨骑(挂挡的)摩托车为4-5k公里/半年保养,根据驾驶习惯以及环境、机油品质来决定,喜欢高转速就早点,佛系就晚点。当机油衰减时能感受到车辆震动加大,同时挂挡滞涩感(摩托车没有变速箱油,全靠机油做为润滑剂)。
踏板车由于转速较高,所以机油保养里程较短,通常为3k公里/半年保养,
![](https://pic3.zhimg.com/v2-410ba3a302ecde8c8245400cc7ac899c_b.jpg)
不过也有几个误区,机油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容易爆缸的!)曲轴箱油位过高,易造成发动机负荷增加,影响动力。还会造成发动机内部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发动机密封件的损坏(BOOM!)
少了的话则会造成润滑不到位,按照原厂机油窗,机油尺刻度线来。
![](https://pic2.zhimg.com/v2-3afabfc8898d200e790fc0332b980e63_b.jpg)
磨合期尽量按照原厂说明更换机油,新零件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期间零件之间会将彼此之间的棱角磨平,随后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勤换机油目的就就是将铁屑排出。
汽车机油与摩托车机油尽量不通用!尽量不通用!尽量不通用!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如果你是125之类的工具车当我没说,但是通常摩托车发动机转速更高,使用汽车机油容易造成润滑不到位(高转拉瓦鸡飞蛋打!)
由于摩托车没有变速箱油,所以离合器片靠机油润滑冷却,汽车机油没有特殊成分,容易造成离合器片打滑。
![](https://pic3.zhimg.com/v2-b51c25e5e5fff674b5fcb1e55683480e_b.jpg)
而且摩托车的发热量其实高于汽车(也是因为转速高),汽车机油储量大,可以充分循环冷却,但摩托车不行。尽量使用摩托车专用机油。
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正品机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正规的经销商售后处,或者本地较大车行,毕竟发动机可比工时费贵多了!
六、齿轮油
除了机油之外,踏板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油——齿轮油,跨骑(挂挡)摩托车靠机油为变速箱润滑,而踏板则不同,采用齿轮油为变速箱进行润滑。(跟汽车变速箱油一个道理,只不过汽车的保养周期长,摩托车短)
![](https://pic1.zhimg.com/v2-289d807a69e564d94288ed388ea14bb6_b.jpg)
正好手边有给踏板专用的齿轮油,品牌为摩特MOTUL(上)、摩托瑞士MOTOREX(下)。
齿轮油主要靠在变速箱内为变速箱进行润滑,由于不参与高温工作,所以低温流动性更强,也比机油里程要稍微长一些。
同样通常为为API等级,从低到高分为GL.1、GI。.2、GL一3、GL一4、GL一5、GL一6六级;沿用SAE的粘度分类,粘度从低到高分为75W、80W、85W、90、140、250六级。
通常加入GL-4或GL.5 80W/90齿轮油即可。
更换周期:5k公里/半年,同样根据路况等进行调整,骑车暴躁的就提前一些换。
七、机油滤芯
机油滤芯简称机滤,主要功能为吸附、过滤机油中的铁屑等杂质,避免其再次进入发动机参与摩擦造成磨损。
不同厂家的设计不同,有设计成单个的,有设计成套装的,不过功能基本都是相同的。
![](https://pic2.zhimg.com/v2-24a05151c1322ba17b34f5a21edfdcff_b.jpg)
![](https://pic2.zhimg.com/v2-c0f5b558ad7910a1044d5c3f4bb0528d_b.jpg)
更换周期:一般随着机油同时更换,大约5k公里/半年。
这里要注意的是,机滤不可重复利用,机油滤芯大多为纸质滤芯,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过滤不充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击穿率,导致铁屑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过度磨损。
八、空气滤芯
空气滤芯也有叫做空气滤清器的,主要功能为过滤发动机进气中的杂质,就像是给发动机带上一个口罩,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
![](https://pic4.zhimg.com/v2-9e0da219bf5b4e956e6cd7330f11f4a3_b.jpg)
![](https://pica.zhimg.com/v2-cfca0ffb2ebc17e20b18ee70db692a76_b.jpg)
更换周期:一般为5-7k公里,根据当地空气质量决定,举个例子,每天在沙漠和每天在城市骑行的保养周期就不同。
跨骑(挂挡)摩托车由于保养周期较长,则跟随机油、机滤一同保养。
踏板摩托车通常为2次机油1次空滤保养。
这里也同样要注意,很多认选择用气枪吹来增长保养周期,但也一样不可以,毕竟通常我们的纸质滤芯也会被击穿,导致过滤效果下降。
当然,市场上还有一种高流量循环使用的空滤。
![](https://pic3.zhimg.com/v2-c09df0d142e9160afc9e3c4ff3359bfa_b.jpg)
上图为KN的空滤,优点就是可重复使用,流量更高,采用棉质而非纸质。
只需要3-5k公里进行清洗则可,不过这里也经常会有朋友陷入误区,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
上文提到了,空滤就像口罩,那么口罩的透气性好了自然过滤效果就会下降,用过3M口罩的同学肯定深有体会,所以还请大家自己选择。
这种空滤通常使用专用清洗套装清洁,然后上一层空滤油,如果是传感器较多的大排量车型,有可能空滤油会随着进气而进入进气道,影响空气传感器报故障码。
还有就是,如果为了提高动力,只更换空滤是没有用的,就像一个人,不锻炼,只把鼻孔、嘴巴扩大,是不可能提升运动水平的。还需搭配ECU以及其他部件的强化才可以。
九、链条、牙盘、传动轴
对于动力传导来说,摩托车通常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更轻便、便宜,但其中也有采用轴传动等方式的,而摩托车的传动系统与汽车不同,通常暴露在外,所以也需要进行维护保养。
摩托车的屋里条件决定了其如果发生掉链子、断链条、断轴等情况,比汽车来的更加危险,想象一下,80km/h巡航时,发生意外,那就只能看命了!摩托车功率较大,断掉的链条是可以把腿抽的血肉模糊的。
![](https://picx.zhimg.com/v2-905126f4800adc26342c5b9a527722ed_b.jpg)
![](https://pic1.zhimg.com/v2-ed2ee810faa5a248c36f851c4d7b8f3e_b.jpg)
那么链条应该如何保养呢?
通常为四个步骤:上链条油、清洗链条、紧链条、换链条。
这里我们要科普一下,目前市面上的链条,常见分类为油封链条和非油封链条。
油封链条:在内外链片之间拥有橡胶油封,有助于储存链条油,为链条进行润滑。
![](https://picx.zhimg.com/v2-1611da03c184febbd5342422b34ac6b5_b.jpg)
我们要定期为链条上油,以防磨损过大,保证链条流畅运行,同时有些链条异响也是由于车主经常不上油所导致的。
保养周期:通常为200-300公里上一次链条油,如果雨、雪天气骑行,则卷起的水容易带走链条油,我们需要在骑行后为链条上油。
通常我们在家就能保养,但要注意如下事项。
![](https://pic4.zhimg.com/v2-911212347eeb1455ecf3c7acfc8f56d3_b.jpg)
链条油主要喷在内外链片之间、滚子上,外侧由于基本不磨损,涂一些用作防锈就行。有人对着外侧猛喷,是没有用的。
适量即可,链条油多了会甩的哪儿都是!就算喷一瓶也是浪费。
喷完之后等一会儿再走,同理为会甩,而且链条油并不会渗进链条之间,起不到效果。
尽量不要用机油当链条油,润滑效果不同不说,还容易加快油泥产生,一瓶链条油也没多少钱(100左右),能用好久。
而为何要清洗链条?
因为在日常链条工作中,依旧会磨损出铁屑,而且也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砂石,导致链条上沾染油泥,此时链条之间磨损会加剧,长期不保养会缩短链条寿命。
(我甚至见过整个被油泥抱住的链条)
![](https://pic4.zhimg.com/v2-ab1803b18319b30b96c7da2552a1f7a3_b.jpg)
保养周期:2-3k公里,视链条状况决定,脏了就勤着点。
保养方式:有起车架的同学可以用起车架,但不要怠速清洗。通常使用专用链条清洗剂,喷一下,然后用刷子刷,就跟刷鞋似的。然后再喷一下冲掉污渍,后擦干净上链条油就好。
![](https://pic2.zhimg.com/v2-a290fd8d8f41b5ce1b3bfbfb31402539_b.jpg)
千万不要怠速清理链条!千万不要怠速清理链条!千万不要怠速清理链条!
(还有一张贼血腥的,就不给你们看了,四个字:深可见骨)
有些同学喜欢用汽油清理,但油封链条请勿用汽油清理,容易造成油封损坏,得不偿失,一瓶清洗剂要不了多少钱,去车行也就几十搞定了。
紧链条
通常自行车链条如果太长,则容易掉链子,摩托车同理,不过摩托车掉链子的危险极大。尤其是摩托车链条经常会承受大扭矩,所以更容易被拉长。
![](https://pic1.zhimg.com/v2-3f06b11768c04b1634a17506f3ec6cc6_b.jpg)
一般被叫做「链条拉长」,其实并不是内、外链片被徐徐拉伸,而是插梢和滚轴的不断摩擦,造成轴榇套和内部插梢之间所产生的间隙。由于间隙变长,因此「链条变长」了。
1 个链目即便只有 0.1mm 的磨耗,100 个链目时︰0.1mm x 100 = 1cm,就会被拉长 1cm。
保养周期:一般没有规定时间,通常松紧度保持在上下15-20mm为宜,不要过紧。
这个就不是我们一般保养会涉及到的了,可以去车行了解一下,大概20-30元。轻松愉快。
![](https://pic4.zhimg.com/v2-68dd6e43f7f2dbdf12bcc689cbdb39b5_b.jpg)
以本田CB300R举例,先松开大螺丝(蓝色),后调整小螺丝(红色)。想详细了解的同学可以再评论区留言,我可以给大家拍视频讲解。
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后轮发生撞击,则需要关注前后牙盘、链条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跑偏请及时维修。
换链条
没错!链条是消耗品,所以也是需要更换的。由于链条长时间磨损,受力,则会有应力产生,那么长时间不更换的链条可能那天一个大油门就断掉了。
更换周期:通常我们油封链条在整备较好的情况下,2w公里左右更换,费油封链条约为5k公里更换(此为厂家预设,仅做参考,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牙盘
牙盘也是我们常接触的部件,磨损过度同样容易发生危险。比如像是下图这种,已经磨损成这个样子自然容易发生掉链子等情况。
![](https://pic1.zhimg.com/v2-5a4a3fdc2934e263f89fecfc2019c6a8_b.jpg)
更换周期:2-5w公里,视情况决定。
链条和前后传动齿轮建议一起更换。否则会导致配合间隙过大,缩短新配件寿命。
轴传动
前面说的好累!下面聊聊轴传动,通常轴传动的摩托车在传动轴外会有保护壳,则对传动系统保护更好,基本上可以做到免维护,不过像是BMW等品牌车型,还是有保养周期的,请好好看看说明书,通常为2-3w公里检查一次。
![](https://picx.zhimg.com/v2-84801d652fb618f22d98c75f29e0d655_b.jpg)
所以看得是不是一脸懵逼?确实保养项目太多难以完全熟知,所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1-3个月定时跑一跑摩托车行,让修车师傅看一看,约上个好友一起琢磨琢磨车子,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有什么想了解的也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到时候会给大家安排上~谢谢大家支持,能不能点个赞点个关注再走?
未完待续。
十、摩托车需要哪些工具
摩托车上有哪些零件很微小,但是坏了修起来却无比麻烦?
挡牙,又叫换挡齿轮
就是我们的换挡杆衔接在主机里面的齿轮
有些驾驶习惯不好的喜欢暴力换挡,或者不捏离合直接挑动档杆。
这样,很容易让齿轮碎掉
要换这个齿轮首先要把主机拆下来
然后把主机分解,拆出大大小小的轴承和齿轮
才能把档牙拿下来。
每个档都有一个对应的位置
如果三档的齿轮碎了,那么三档就没办法使用了。
后来,新款车的换挡辅助让齿轮不再因为暴力而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