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摩托车价格一览表
在泰国骑摩托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作为在泰国曼谷每日骑摩托车上班的老手
给新人的建议就两点:
1、摩托车性能一定要好,质量一般般的建议你还是打车好了~
在路上能骑多快就骑多块,你一定是觉得我疯了,但是,在泰国就是这样,容不得你半点咪咪摸摸的。马路上其他的摩托车手可都是急性子,一旦你在前面挡着他了,他就不停地狂摁喇叭,所以,你一定要比他开的快。
2、胆子要大
在泰国骑摩托车可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进行改装后的摩托车可是数不胜数,短短五十米内最少有3辆重型机车从你身边飚过,而且价格不菲,而且这类型摩托车的主人总喜欢越道,越道!越道!懂吗?明明我是走在正道上的,我还得让着他,生怕他撞着我[委屈脸]。
所以!没事就不要自己在泰国骑什么摩托车了,打车不舒服吗?坐地铁不安全吗?再过几年,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完善后,你才懒得开摩托车呐~(上述所说的情况都是在泰国曼谷市中区,对于要想在郊区学校1公里开外或者小城市(清迈、芭提雅...)的地方骑摩托车,那你就纵情的放肆吧~)
二、泰国摩托车品牌
为什么泰国大多骑摩托车而不是电动车?
电动车在泰国火不起来的原因
1.泰国人随兴 泰国人买车(不管是摩托还是汽车)讲的是帅气 是爽!摩托可以改装可以飙 电动车可以么?
2.电动车为什么在中国火起来? 是因为不少城市禁摩
3.电动车为什么在中国会火起来?是因为中国人讲性价比 电瓶车使用成本比摩托车低(油贵丫!)泰国人没那么会算
4.泰国路况复杂 像曼谷 巨大的一个城市 从一头到另一头 有50公里 有哪个电瓶车可以骑个来回的?泰国乡下路况糟 上坡下坡 哪个电瓶车可以像摩托那么的有爆发力?
5.在中国电瓶车火还有是因为配套产业完善 一个电瓶车2000块钱 谁都买的起 但是在泰国 电瓶车还是小众东西 基本是中国进口的 偶尔有看到卖的 价格都要3000-4000以上 比起摩托的价格有什么性价比?关键坏了 修都没地方修 可以想象修的价格也不会便宜
6.泰国人要面子 是不可能提个电瓶到公司充电的 !
这个问题还可以联系到中国家用乘用车出口泰国受挫的问题 道理大同小异
三、泰国的摩托车叫什么
中国人在泰国骑摩托车需要什么证件?国内驾照可以吗?听说还有国际驾照有人懂吗?
国内驾照是不认可的,不过如果你有国内驾照,在泰国考一个摩托车驾照也不麻烦。
考驾照的攻略如下:
如何获得泰国驾照 - 剽悍生活
四、泰国的摩托车可以运回中国吗?
泰国2万泰铢能买什么样的摩托车?
推荐二手的Honda Click,实用、耐用、好用。自动档位,座位下边储物空间大,还可以挂东西,方便购物。
最多可以一口气带3个不胖的姑娘。
![](https://pic1.zhimg.com/v2-558fe94fdccb3bafbeb8706b788fe7ba_b.jpg)
关于二手车过户,可以看我的文章
剽悍生活UL:如何在泰国把二手摩托车转到自己名下五、泰国的摩托车很便宜吗
本人在泰国读大学想买一辆摩托车入手,但是还在纠结中,到底买不买π_π,唉。?
买啊!泰国摩托车又实用价格又便宜,各家顶级车厂车型也都有,跟国内比简直白菜价。羡慕嫉妒。
六、泰国的摩托车价格
泰国人为什么爱买中国电动车?
你有数据支持这个论断吗?
泰国大量的都是日本摩托车
特别是本田,雅马哈,好一些的有川崎这些
最多的是弯梁和踏板
我在泰国一直都是租辆本田弯梁,因为省油,便宜,而且一般都是当地人骑这个,避免了经常被警察当做游客拦下检查的麻烦,这个摩托车加一次油,除了可以在镇子上跑来跑去代步,也足够我去十几公里外的big c购物,早上去朋友家,骑摩托去,往返大约五六公里,返回途中中午去市场买菜,下午去商场里吹冷气,溜达溜达,往返又是五六公里
晚上去夜市,如果远的话,往返可能十公里,如果下午去郊区的big c,差不多往返就是三十公里,如果上午我不溜达,选择去附近山上寺庙,那就更多了,但是我骑摩托,加一次油就可以,不会有任何焦虑,电动车可不敢
泰国人普遍喜欢骑摩托,那是因为泰国当地公共交通不便,摩托车的通勤需求很高,而且经常需要跨地区,例如去邻居村子,十几公里,电动车的续航根本扛不住,况且如果是泰国北部山地,那耗电量根本不够用
所以泰国人怎么可能喜欢电动车,除非短距离交通,可以用一下,不然对于泰国人来说,摩托车才是首选
七、泰国的摩托车驾照可以转回转回中国吗
为什么东南亚国家摩托车代步的多?
翻看大陆游客到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的游记,最普遍的一个观感就是:“怎么满眼全是摩托车(机车)?”。上网一搜,关于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摩托化的争论很多,有人说这代表了政府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有人说这是城建落后的结果。我虽然没去过东南亚国家也没去过台湾旅游,但对这个问题还是很好奇,决定靠搜索来的二手信息分析一下。
首先,东南亚国家和台湾的摩托车是否多的不寻常呢?我找到了一份2009年的数据。
![](https://pic2.zhimg.com/0a2304344ae5bdad358d1c32dad67297_b.jpg)
这份表格说明,中国固然有接近一亿的摩托车存量,是世界第一摩托车大国,但表中的其他国家人口也和中国相去甚远。比如说印尼摩托车数量恰好是中国的一半,但人口还不到三亿,约为中国的五分之一,人均摩托车占有量明显高于中国。泰国人口不到7000万,约为中国的二十分之一,但摩托车数量约为中国的六分之一。越南以中国十五分之一的人口,摩托车数量超过中国的四分之一,很显然东南亚的摩托车密度明显超过中国大陆。至于台湾省只有两千多万人口,摩托车数量达到1400万辆,和泰国7000万人口接近,几乎做到了每个成年人一辆,堪称摩托车之国。貌似东南亚地区的确存在一个摩托车密集区,尤以台湾为甚。
但也不能就此轻率地下结论,因为东南亚诸国最大的邻国是中国,而且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中国大陆的一半,如果中国的数据“失常”,这些国家就很难找到正确的定位。眼下中国的人均摩托车密度虽然明显低于东南亚地区,但这是在城市普遍“禁摩”条件下的状态。要和东南亚国家做对比,我们需要未被“干扰”的数据。
中国城市中心区普遍禁摩是近十年前的事情,直接数据已经很不好找,只能看到一些间接资料:
(南宁)13年回首看禁摩
到2001年底南宁市城区人口131万人,城区面积110多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面积688万平方米,已建成道路600多条,通车总里程700多公里。同期南宁市行驶的摩托车总数达50万辆,其中南宁市籍号牌的摩托车有40万辆,还有大约10万辆周边地区的号牌。以此计算,南宁市每2.5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人均拥有量居全国之冠。
与“禁摩”史相伴相随的,是电动车的异军突起,私家车的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南宁市区电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27万辆,并且仍以1200辆/天的速度递增,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摩托化的超标电动车,而另一方面,私家车保有量也达到了65万辆。
东莞禁摩八年成效不小
八年以来,东莞从有约140万辆摩托车到如今的城区内几乎难觅摩托踪影
(注:禁摩前东莞常住人口600万人)
从这些数据来看,如果不加限制,许多大陆城市的街头也会挤满摩托车。那么,是全部的城市都会如此么?虽然没有全面的数据,但前面提到的东莞和南宁都在国土的南部,而每年冬天的“摩托车返乡”也主要是从广东向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前进,从未听说过有前往北方的摩托车大队。似乎南方地区的摩托车普及率明显高于北方。
![](https://pic2.zhimg.com/4b102483c873bb910d406f6519a5974f_b.jpg)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016年上半年前十家摩托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摩托车销售前十名企业(集团)为大长江、隆鑫、力帆、宗申、五羊-本田、银翔、北方企业、广州大运、新大洲本田和嘉陵。
这十家企业的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依次位于:广东、重庆、重庆、重庆、广东、重庆、河南、广东、上海、重庆,即大多数摩托车企业位于南方。与之相比,北方的长春、北京、天津、保定等地都是汽车工业重镇,南方的汽车生产相对北方并没有绝对优势。
![](https://picx.zhimg.com/edc85fdab8ac84f21bbbb83887585865_b.png)
汽车生产分布
可见摩托车的应用受地域影响很大,在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更受欢迎。这一点倒也不难想通——北方冬天寒风刺骨,冰雪路滑,长夜漫漫,就算是骑自行车也很难捱,车速更快的摩托车当然更不适应。再加上冬天润滑油凝固等问题,摩托车的确更适合在温暖地区使用。此外,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主导地貌是丘陵丛林,路窄坡多,也比较适合摩托车的使用。如果没有“禁摩令”,中国大陆的南部势必与东南亚诸国、台湾连成一片,共同形成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地区。
其实,在适合摩托车广泛使用的热带亚热带乃至暖温带地区,工业社会本来是个稀缺品。工业革命之后的近2个世纪,几乎所有工业区都出现在北方温带乃至寒带。罗马在欧洲绝对算是温暖的南方城市,再向南就是穷困的意大利农业区,纬度却比中国东北重镇沈阳还要高,同一纬度上还有纽约和芝加哥——两者连线就是美国二战前最发达的工业带。所以几十年前常说的“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直接就用“北方”指代发达工业国,用“南方”指代落后农业国。在那些居民购买力充沛的北方工业化地区,日常生活中缺乏对摩托车的需求,汽车才是工业城市的标志。最近几十年,中国、东南亚、印度等欧亚大陆南缘地区开始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居民收入还不足以购买汽车,另一方面气候也的确更适合摩托车,所以摩托车迅速席卷这些南方新兴工业国(包括另一个热带金砖国家巴西)。只是按照“传统”的工业文化,满街的摩托车实在是不够“现代化”。
此外,日本带来的工业转移也是摩托车在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20世纪中期,日本相对欧美也是后发工业国,气候因临海而相对暖湿,国土多山。所以,摩托车一度在日本非常流行,直到30年前的1986年,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一摩托车大国。
摩托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小型内燃机》1989年02期
据日本《摩托车》杂志报道,1986年底世界摩托车保有量约7700万辆。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我国台湾省居第三位,但普及率居第一,主要是小排量摩托车。各国或地区摩托车保有量如下(单位:辆):
1.日本18636466
2.美国7700000
3.中国台湾7l94202
……
6.印度4960311
7.法国3677900
但就在日本占据第一摩托车大国地位的80年代,越来越发达的日本社会开始用高铁、汽车和市郊铁路淘汰摩托车,把摩托车产能向海外转移。日本摩托车企业开始向中国、东南亚等地进行投资,进入了当年未能用侵略战争占领的市场。前面列举中国十大摩托车制造厂,“本田”的品牌重复了两次,排名第一的大长江摩托车公司曾经和铃木合作,排名第二的隆鑫和川崎重工有密切合作,当年横扫中国的嘉陵摩托,更是从1981年就引进本田技术和配件。现在的越南市场上,日本品牌占有率达到80%,最近取代中国成为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的印度,也是在日本资金技术支持下完成摩托车国产化的。
印度摩托车工业及其市场
目前(2002年)印度共有大小摩托车厂11家,其中独资的有HONDA SCOOTERS和YAMAHA;合资企业有HERO HONDA;与外商技术合作的有TVS(与铃木)、BAJAJ(与川崎)、KINETIC(与韩国HYOSUNG)及LML(与韩国大林)。其他的几家企业用现代工业的标准衡量只能算是作坊。印度摩托车行业1997年突破了年产300万辆整车大关,2000财政年度共生产了近380万辆两轮车,其中出口了约11万辆。【新闻】日本本田占据了印度大部分市场供不应求!
印度西部孟买的本田经销店老板毕加德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产量终于追上需求量了”。他说,2013年仅一家店每个月就能卖出1700辆,在生意火爆的印度教祭典日更是供不应求,让他后悔当初没多进货。
据了解,由于太受欢迎,为防止产品供不应求,本田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本田位于印度南部卡纳塔卡邦的第三工厂去年刚刚投入运行,接着又宣布将建设第四工厂,争取2016年投入生产。
印尼交通拥堵,踏板摩托车销量猛增
印尼摩托车(2014年)八月份的销量同期相比上升了24.6%,达到60.9198万辆(去年八月份为48.8893万辆)。而今年七月份的摩托销量同期相比竟下降23.9%,仅为53.4490万辆(去年七月份为70.2423万辆)。
日本生产的摩托车主导了印尼市场。八月份本田摩托车销量排第一,接下来是雅马哈和铃木分列二三位。
日企品牌扎根越南百姓生活
两年前,刚刚从河内开放大学毕业的阮翠樱在父母赞助下买了人生中第一台摩托车,当时花了三千万越南盾(约一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她在河内工作半年的收入。“当时买车时都没有考虑过别的品牌,毫不犹豫地买了本田。日本摩托车质量好又省油,和其他进口的摩托车相比价格也实惠。”她表示。
在越南,摩托车是比汽车更加受欢迎的交通工具,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拥有1700万辆摩托车,而日本品牌摩托车几乎成了当地摩托车的代名词,深深扎根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为日本商品赢得了“价格实惠质量又好”的印象。
日本80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证明,在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居民开始全面工业化的时候,摩托车就开始逐渐退出居民日常生活,被轿车或发达的公共交通取代。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马来西亚现在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大概相当于80年代日本的一半左右),基建水平则远低于当年的日本,出现满街摩托车的局面并不奇怪。但台湾已经早早地超越了这个阶段——1992年台湾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比日本落后不到10年。五年前的2011年,台湾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就算考虑到通胀因素也超越了80年代日本水平,这样一个地区不仅没有出现摩托车退潮的场面,反而和1986年一样,牢牢坐稳了“全球摩托车最密集地区”的称号,这一点倒的确是个异数,很不符合大陆游客对“发达省份”的预期。
宝岛人民很机车:带你领略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摩托车哲学”!
在台湾,摩托车也被称为机车,台湾人爱以机车代步,摩托车密度为世界第一,成为台湾人最具代表性的国民交通工具。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摩托车超过1500万辆,平均 1.5人一辆,也算是台湾的另类特产。机车不仅方便、便宜、容易停车,还可以全年使用。对台湾人来说机车就是移动的家,又像一块可以飞的地毯,带他们通往回家的路和梦想的彼岸。原因何在呢?我猜想可能是因为日本殖民传统的原因,蒋占时期台湾和日本的经济往来密切,台湾在工业高速扩张期正好赶上日本输出摩托车和相关技术,导致工业区和新兴城区的布局都适应了摩托车这种交通方式,在随后的发展中很难调整。蒋占时期虽然发起了一些大型项目,但大多是城际乃至国际交通基础项目,未对城市格局做前瞻性规划。
1978年,蒋经国借钱搞建设
那几年,“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它们分别是:核能发电厂,中正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台中港,中山高速公路,大炼钢厂,大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苏澳港,北回铁路。其中6项是交通运输建设,3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
90年代以后,政争不断,无论哪个党派也不愿出动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改造这个敏感话题,以免被对手攻讦,丧失选票。所以,尽管台湾经济靠惯性冲过了人均2万美元的阶段性目标,却依然强烈依赖于摩托车交通。这一点在前面那篇文章中也有所涉及:
宝岛人民很机车:带你领略你所不知道的台湾“摩托车哲学”!
历史层面上,台湾的机车产业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势下产生的。上世纪60年代新起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使得60年代初期的日本开始了落后技术的输出,而台湾也恰巧在50年代末历史性地开始鼓励外资投资,随着台湾经济起飞,在后来的年代里,创造了足够的内需,配合着台湾的零件加工业,终于让机车产业生根。
而如今,台北政府给出的原因是从台湾的民情、地理环境来看,就是适合机车。如果民众都去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捷运、公车能塞得下那么多人吗?恐怕连一半都容纳不了。机车可以行动自由,穿梭在任何一条小巷里。这也说明台湾在交通运输方面建设的不足与缺失。
当然,台湾的能源和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这样一个小岛上大力发展私家汽车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这不是忽视公共交通建设,长期依赖摩托车的理由。仅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说,台湾省以少于上海市的人口,每年交通事故死亡1700人,其中60%是摩托车骑士,这实在不是一个很漂亮的数字。实际上,由于摩托车的车流交织复杂,变道频繁,在大量通过时并不像看起来那样节约道路空间。我们一般看不到高速公路的单向车道超过4条,主要原因就是车道增加会诱(迫)使司机频繁变换车道,压缩其他车辆的行驶空间,进而抵消车道增加对交通流的贡献。与之类似,小汽车换成摩托车也遵循同样的规律——貌似街道显得更“宽”,但也同时会出现车流相互干扰加剧,交通事故率急剧上升的问题。满街“壮观”的摩托车大军,实际通行能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酷炫。
然而,由于党争不断,分权过度,台湾城市的公交建设和推广并不很顺利。大陆游客对台湾的公交的感受往往是“很空”,“乘坐很舒服”,“可以看风景”,但对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公交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往往意味着公交线路配置不合理,使用率过低。台湾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台北公共交通调查:统计使用率常年不过半?
今年3月底,台北捷运刚刚热情庆祝了捷运开通周年,但不到一个月,就有负面新闻传出:作为全台公共交通网络最发达的台北市,碳排放量却不降反增,台北市运输部门的排碳比率从1999年的26%一路高走至2014年的37%,公共运输的使用率也持续走低,让不少专家提出质疑:“台北的公共交通到底怎么了?”
台北捷运一直是台北颇为骄傲的城市名片,去年,台北捷运还创下了一年7.17亿人次搭乘的纪录。翻开捷运的成长历史,从第一条木栅线建成开始到现在,已经建成5条线路、总投资达到7192.5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捷运在20年的时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长。按照这样的逻辑,台北市的公共运输使用率理应逐年提高,然而根据台湾交通部门统计,2014年,台北市公共运输的使用率不足40%,且是5年来的最低点。这个数据低不低?让我们来看看与大陆城市的比较。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明正介绍,北京市的公共交通使用率约为45%,交通高峰时段可达50%左右,比台北高了10个百分点。
虽然鼓励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但不少台湾民众回家“最后一里路”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市民反映从家走到车站甚至比搭车时间还长,权衡之下,便放弃了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台湾公车会很堵,很多线路如果私人运具走快速路,很快就能到达,搭公车相对就会慢很多。”说起公共运输的不便,台北市民也是有一肚子“槽”要吐。
台北市民杨先生举了自己通勤的例子,说明公共交通的“不靠谱”:“每天从新北市骑机车到北市松山区上班,一周只要100元油资,但搭公车转乘捷运,再转一班公车到公司,不但花时间,两天的来回车资就够付一周机车的油钱,再加上骑机车机动性比搭公车强太多。自然不去坐公车咯。”
虽然公共交通安全、环保,但切实的真金白银花在普通消费者身上,也难怪市民“用脚投票”。针对这一现状,不少相关专家纷纷质疑管理部门“眼光都盯在钱上”,把公共交通工具当成生财工具,严重违背公共运输的服务性质,导致民众不愿搭乘。
客观地说,指责台湾公交过分“向钱看”也不太合适。台中市的公交基本免费乘坐,但摩托车依然制造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似乎说明台湾公共交通的问题在于整体规划和城市街道布局,在于太多只能通过摩托车的小巷窄街和受限的公交线路。所以台湾交通长期停滞于摩托车时代,很难更进一步。这也似乎是台湾经济的一个缩影了。
总而言之,台湾摩托车多,有气候、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反映了过去几十年台湾经济的活力和成绩,也制造了台湾独特的“机车文化”,大陆也应该学习台湾对摩托车的严格管理经验。不过,从安全、效率等多方面来看,恐怕“摩托车密度世界第一”的称号并不能推动台湾的经济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大陆十年来的“禁摩”政策尽管引发了多方面争议,但也不宜以“自由”的名义全面放开。在现代的发达都市解决交通问题,终究还是要靠发展公共交通。
台中市推禁摩政策 机车党串连游行示威
台湾“中央社”19日电 为抗议台中市2021年起实施禁止行驶燃油机车(即摩托车)政策,近3000名骑士骑机车上路,高喊“反禁摩、护路权”口号。
台中市议会去年底审议通过“禁摩”政策,引发“机车族”反弹,台湾机车党在脸书上发起反禁摩串连车队游行,吸引数千名网友响应参与。
近3000辆机车下午集结后,以低于30公里的时速在台中市府周围行驶,塞爆了原本就车潮拥挤的惠中路及台湾大道,警察局还派出大批交通警察维护秩序。台中市低碳办公室执行长黄崇典代表市府接下陈情书,并表示将“虚心接受”。
八、泰国的摩托车带桌子
日系泰国产的摩托有啥推荐?
国内的泰本田,泰川崎都是不错的,而且以前本田cB150,有人就花了8000去买了个淘宝V8,山寨的车上牌,然后车牌上本田上,摩托车2.3W,相当于手续费8000,被交警查到套牌就搞笑了。所以啊,这车在泰国买新车一万多,而且肯定能上牌啊,但是你都去泰国了,为啥不看看川崎忍者400,国内5W,等半年,加价五六千买,二手还能卖5.8W,但是相信国外就不要这些了,估计4W人民币就能落地了吧关税这些,你说呢,自己看看哈罗摩托论坛,你会觉得在国外买川崎的优越感,到底我看有人打卡了8个月还没拿到车,淘宝买套好看的版画,泰国可没有这些版画啊
![](https://pica.zhimg.com/v2-665efad347f7f9140577de6fccb459d6_b.jpg)
九、泰国的摩托车好不好
你们买的都什么摩托,为什么选择了它?
在泰国上学,第一辆车是本田cbr150r
![](https://pic2.zhimg.com/v2-abc65bd1479eb39c72897f07208c4555_b.jpg)
![](https://pica.zhimg.com/v2-365073448a1a4194799b0eaaaaccad1a_b.jpg)
在泰国,摩托车跟国内的电动车差不多,基本属于刚需,满大街都是。这车是当初刚刚到泰国的时候买的,主要想着用来上下学代步,没事了还能出去转转。当时也考虑过踏板,但是踏板没这玩意帅啊 。最后还是在脸书上看到了这台车,觉得还不错,就买下来了。
这车贼省油,1箱油基本够我跑一个月。从公寓到学校差不多有个4公里,再加上周末出去转转,买东西啊什么的。动力方面嘛,我跑过的极速差不多130,有点下坡才跑的到,当时车子抖的跟要随时散架一样。上了80就开始震,整个车都在震,上100的话就开始飘,感觉很不稳。平常倒是也不会骑这么快,最多也就60。偶尔高速上没车会拧一拧。
![](https://pic3.zhimg.com/v2-0d0b07a06a1f757770b379a3beed498a_b.jpg)
这是去湄淋山上玩的时候,我的hxd和他的ktm duke250O
今年6月份的时候,换了一辆versys650。一个是当时感觉疫情应该差不多要结束了,继续待在家里要疯了,(我朋友全回国了,但是我没回国,从疫情开始硬是在家里呆了一年多,当了一年孤儿)准备出去摩旅,放松一下,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找一找以后的方向,而且我还打了疫苗(感谢大使馆的春苗行动,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针不戳,我问过的泰国人里绝大部分都还没打过疫苗,我一个外国人就已经打完了),另外一点就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二手车比较便宜。
![](https://pic3.zhimg.com/v2-36cb85a9ddd7a57af3733028cf3d888a_b.jpg)
我的15款的异兽
看好车以后,就开始准备跟爸妈要钱了。一开始,感觉药丸,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跟爸妈讲的,结果,出乎意料的,他们什么都没多说,就嘱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然后就把钱转给我了。我当时真的感觉很感动,突然就有一种责任感,还有点羞愧,毕竟爸妈养我这么大,现在的我不断索取却没什么能报答他们的。
![](https://picx.zhimg.com/v2-2c528a2f2305d41027796f03ea6e71f7_b.jpg)
车送到家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大,巨大一坨,cbr在他旁边就像个弟弟一样。
到现在,骑了两个多月,整体的感受就是非常舒服,加速很线性,虽然外观看着凶,但是骑起来却非常温顺,尤其是和我hxd的mt-09比起来,这车就像个温柔的小媳妇一样,感觉女生也可以驾驭。而且高速行驶非常稳定,骑个150都感觉非常轻松,除了有点震动以外,整台车非常稳,带给你足够的信心。(没有三箱,还在攒钱,估计加上三箱跑高速会更稳,但是山路会更难跑)
![](https://picx.zhimg.com/v2-f83019efee275ab23204c355beac1d81_b.jpg)
hxd的mt-09,16款的,真就是给点油就感觉要起飞
从小排量换到中等排量的车,最爽的就是路上随叫随到的动力,路上80码超个大货车就是一把油门的事,很快就能超上去,不像以前骑150,降个挡,恨不得油门都拧下来,才能慢慢从货车旁边上去。然后就是红绿灯起步的时候,能跟车流瞬间拉开很长的距离,然后就可以慢下来,享受骑行了。一句话总结,就是中大排量的摩托车在路上的从容感,是小排量比不了的。
这些中大排量的车,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油耗了,这种喝油跟喝水一样的尿性,总是感觉骑不了多久就又要加油。我算骑的不是那么激进的,百公里都要4.7个油,mt-09更是要到5.8个油。按照现在泰国95乙醇汽油一升30 (差不多6块钱)来算,我的车21升油箱加满一次就要630 (126块钱)。所以其实日常通勤小排量机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发两张帅照
![](https://pic3.zhimg.com/v2-25d931676cf70595098012177c60919a_b.jpg)
![](https://pic3.zhimg.com/v2-82aa8a5a5bc99986abc23b9b8f768cae_b.jpg)
![](https://picx.zhimg.com/v2-65f6b127cdc3e9166a7a3737760335ed_b.jpg)
写论文快写疯掉,大晚上的我俩跑到山上玩 照的
十、泰国的摩托车洒牌子
泰国为什么这么多人骑摩托车?
泰国人喜欢骑摩托车,分3种情况。第一种,没有轿车,每天骑摩托车出行代步。第二种情况,因为比较堵车(曼谷堵车也是很出名的)摩托车钻得比较快,所以很多人喜欢骑摩托车,我们自己也有轿车,但是如果去近的地方,堵车高峰也喜欢骑摩托车出去。还有一种,就是你说的摩托车都很帅的那种,一些潮流年轻人喜欢玩车,其实国内也有这些,只是国内很多地方摩托车不能上路所以比较少看到吧。曼谷有几个地方无业会涌出一大波拨飙车族,有一次去出差回到曼谷是半夜,坐车回家,旁边呼啦啦过去的摩托车队跟蜜蜂一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