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盔亚洲欧洲版本区别?
头盔的亚洲和欧洲版本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存在区别:
1. 尺寸:由于亚洲人的头部尺寸普遍较小,所以亚洲版头盔可能会有更小的尺寸选择,以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的头形。
2. 外观设计:亚洲和欧洲的审美观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亚洲版头盔的外观设计可能会根据亚洲市场的偏好进行调整,以满足亚洲顾客的需求。
3. 安全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安全标准和认证机构,因此亚洲版头盔和欧洲版头盔可能需要符合不同的安全标准。例如,欧洲通常采用ECE(欧洲经济委员会)标准,而亚洲国家则可能使用自己的国家或地区标准。
4. 价格:由于生产成本和销售策略的差异,亚洲版头盔和欧洲版头盔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亚洲市场上的头盔可能相对较便宜,而欧洲市场上的头盔可能价格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情况下亚洲版和欧洲版头盔可能存在的区别,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不同品牌和型号进行具体比较。购买头盔时应选择符合当地安全标准的产品,并根据个人头部尺寸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款式和尺寸。
二、摩托车头盔的尺码分类?
摩托车头盔的码数对应表如下:XS(53-54)S(55-56)M(57-58)L(59-60)XL(61)。
头盔的简介: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
头盔的构成:
现代头盔主要由盔壳、衬里和悬挂系统等构成。由于从事各种活动使用要求不同,头盔的结构和式样很多
三、国际安全帽质量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合并职业用安全帽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其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安全帽,附加的特殊技术性能仅适用相应的特殊场所。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盖帽、布帽、摩托头盔、防暴头盔、草帽、普通棉帽、军事装备等。
技术要求:
一、一般要求:
1.帽箍可根据安全帽标识中明示的适用头围尺寸进行调整。
2.帽箍对应前额的区域应有吸汗性织物或增加吸汗带,吸汗带宽度大于或等于帽箍的宽度。
3.系带应采用软质纺织物,宽度不小于10mm的带或直径不小于5mm的绳。
4.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或引起皮肤过敏等人体伤害的材料。
5.材料耐老化性能应不低于产品标识明示的日期,正常使用的安全帽在使用期内不能料,原因导致其性能低于标准要求。所有使用的材料应具有相应的预期寿命。
6.当安全帽配有附件时,应保证安全帽正常佩戴时的稳定性。安全帽应不影响安全帽的正常防护功能。
7.质量:普通安全帽不超过430g,防寒安全帽不超过600g。
8.帽壳内部尺寸:195mm~250mm,宽:170mm~220mm,高:120mm~150mm。
9.帽舌:10mm~70mm。
10.帽沿:《=70mm。
11.佩戴高度:按照GB/T2812-2006中4.1规定的方法测量,佩戴高度应为80mm~90mm。
12.垂直间距:按照GB/T2812-2006中4.2规定的方法测量,垂直间距应为《=50mm。
13.水平间距:5mm~20mm。
14.突出物:帽壳内侧与帽衬之间存在的空出物高度不得超过6mm,突出物应有软垫覆盖。
15.通气孔:当帽壳留有通气孔时,通气孔总面积为150mm2~450mm2。
二、基本技术性能:
1.冲击吸收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3规定的方法,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2.耐穿刺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4规定的方法,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3.不颏带的强度
按照GB/T2812-2006中4.5规定的方法,下颏带发生破坏时的力值应介于150N-250N之间。
三、特殊技术性能:
产品标识中所声明的安全帽具有的特殊性能,仅适用于相应的特殊场所。
1.防静电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6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度,表面电阻率不大于1*109Ω。
2.电绝缘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7规定的方法进测试,泄漏电流不超过1.2mA。
3.侧向刚性
按照GB/T2812-2006中4.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泄漏电流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4.阻燃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续燃时间不超过5s,帽壳不得烧穿。
5.耐低温性能
按照GB/T2812-2006中4.3规定的方法,经低温(-20℃)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冲击力值应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按照GB/T2812-2006中4.4规定的方法,经低温(-20℃)预处理后做穿刺测试,钢锥不得接触头模表面,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四、uhr150头盔最大尺寸?
uhr150头盔最大长宽高分别是1950mmx755mmx1120mm,轴距1315mm,整备质量140kg,最小离地间隙120mm,座椅高度760mm,油箱容积8L,采用前110/80—14后130/70—14轮胎。
2 从座高设定来看,这款车的受众人群依然会比较广,和我们常见的中小型踏板车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如果非常纠结座椅高度的话,它还是有点略高的表现,但这已经是这个级别的标准设计了。
五、头盔一般选多大尺码?
打个比方57CM的头围选择M码比较合适。(脸偏大选L码)测量头围:在眉毛上方处进行测量。按照常规:来说,骑行头盔的尺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L码:58-62cm
M码:55-58cm
S码:51-55cm
1、由于每个人的头型都不一样,所以在购买头盔前,需要对自己的头型进行精确的测量。测量头型尺寸,即测量从眉骨到后脑的头围尺寸。选购头盔时,需要选择尺寸大于自己头围2~3cm的头盔,这样才能使自己佩戴的最舒适。
2、头盔内侧必须装有防冲击衬垫,与头部吻合的表面衬垫材料为稀网眼衬布,应具有吸汗和吸收头部油脂的作用。此外,衬垫上应开有深度在10MM以上的通气槽,以使头盔内空气流通。
3、颚带应柔软,子母扣及其他坚硬突出物不应超出体外表面5MM。
拓展资料
摩托车头盔选购注意事项
1、选择头盔时应考虑戴上头盔时脖子所承受的负担,在身体保持平衡时去感觉它的重量。头盔的平衡性好坏是很重要的,因为头盔的重心离头的重心越近越不容易疲劳。所以说,重要的不在头盔本身重量,而在于头盔平衡性能如何。2、头盔应不闭塞、不闷气、视野开阔清晰,无遮蔽,静止状态下视野角度不小于105度。这样戴上头盔时就能清楚地听到并分辨出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且行驶中不应有震动和其它杂音。
3、头盔内部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暖装置,且能防尘、防虫、防水等。
4、头盔应具有良好的反光性和抗热辐射性,突出明显的醒目色彩。
5、头盔风镜镜片应清晰无色,韧性好不易破碎,以确保车手的视力不受影响。
6、头盔材料应以玻璃纤维层压结构最好,头盔的泡沫缓冲材料,有的密度很低,一定要注意选择密度高的,否则头盔会失去缓冲效果。
摩托车头盔的标准有:
1、中国:《摩托车乘员头盔》(GB 811-2010) 这是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强制标准,不过该标准对于摩托车头盔的技术、用料以及安全等方面要求均比国外一些标准要低,比较落后,这也是许多摩托车手更信赖国外品牌的原因。目前已有建议尽快制定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
六、摩托车最大的头盔型号?
L码最大
摩托车头盔尺寸为L码58-62cm、M码55-58cm、S码51-55cm。以下是头盔选择的具体介绍:
头盔要求:
头盔内侧必须装有防冲击衬垫,头盔重量不宜超过2KG。头盔应不闭塞、不闷气、视野开阔清晰,无遮蔽,静止状态下视野角度不小于105度。
头盔尺寸:
注意头盔的透气性及尺寸大小。戴头盔骑车时不应感到头盔紧勒脖子并紧裹头部引起呼吸不畅。同时头盔的尺寸应尽量选择那种摇头头盔也不会动、频繁摘下戴上时也不会过多磨损头盔底边防护套的合适头盔。需要选择尺寸大于头围1~2cm的头盔。
七、头盔尺码lxl等分别代表多大的头?
59-60以上的头围
头盔一般分有XS、S、M、L、XL号,头围在53~54厘米一般选择XS超小号,头围在55~56厘米选择S小号,头围在57~58厘米选择M中号,头围在59~60厘米选择L大号,头围在60厘米以上的还有XL特大号可以选择。
八、摩托车头盔要求是什么标准?
指标一:佩戴装置——佩戴装置的部件应永久与佩戴装置或头盔连接。佩戴方法简单易行,且保证能够在正常使用中能随时打开。
指标二:佩戴装置强度——头盔佩戴装置在发生碰撞、冲击时不发生移位、脱落,防止因偏移甚至脱落发生二次损伤。
指标三:护目镜——透过率能够满足驾驶人员的视野清晰;镜面起雾不会影响驾驶人员安全驾驶视野;护目镜开合方便且能保持非人工外力作用下的定位功能。
指标四:视野——保证标准佩戴头盔下,驾驶人员野的开阔性。
指标五:固定装置稳定性——保证在行车过程中,头盔在外力干涉下,能够保持稳定,不出现明显移位甚至脱落。
指标六: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吸收在交通事故中可能造成的对头部的碰撞、冲击能量,保护驾驶人的头部安全。
指标七:耐穿透性——防止交通事故时可能的尖锐物穿透性伤害。
九、摩托车头盔大码标准?
头盔的尺寸都是用均码(53-59厘米)。
然后在头盔内部有调节固定大小,所以在网上拍的时候要注意量下尺码,高度也可以测量一下,避免退换麻烦。
推荐首选ABS材质:ABS能抗冲击性、耐热性强、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知能优良,表面光泽也特别好。
外观类型从季节上面挑选的话,夏天建议选半盔的,因为比较透风,不容易出汗、出油,如果是选择全盔的话,可能出行一会儿头上就很多汗了,取下来后还很油腻,从体验上来说就没半盔的舒适。
而头盔的数据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厂家对尺码的理解并不一样。所以A厂家做出来的L号和B厂家的L号未必是一样大小的。对于非专业赛车人士来说,头盔的大小我理解是 S=54-55, M=56-57, L=58-59, XL=60-61 , XXL=62-63。
另外有些出口头盔的版本是欧版的,欧洲人的头细而长,所以亚洲人用起来会感觉尺码有偏小1-2个号的情况。也有的会偏大,所以购买时最好是告诉卖家自己的头围是多少。
购买有合格证、回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规格、型号、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名称、标志齐全,印刷整齐,图案清晰,外观整洁,信誉高的名牌产品。
可对头盔进行称重,全盔质量不大于1.60kg,半盔质量不大于1.30kg,在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重一些的头盔质量较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