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问题就好比,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四川叫抄手,外地叫馄饨或云吞一个意思;同一个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叫法,所以对于不熟悉的人,可能真的是傻傻的分不清,所以楼主有这个疑问,也是情理之中。
回到楼主的问题,摩托车其实是泛称,算是书面用户,来自英语的“Motorcycle” 或 “Motorbike”,毕竟两轮或三轮的机动车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音译过来叫摩托车,不论谁都能听得懂。
但是有些地区会把摩托车用自己当地的语言来表达,尤其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比较发达的东南亚市场,比如台湾叫机车,重机,欧兜迈(台湾闽南话、台湾客家话,源自日语オートバイ Auto-Bi)、机器脚踏车;而在香港和澳门称为电单车,东南亚华人圈则称为摩哆,都是各自语言文化的表现而已;再比如,大陆称梅赛德斯-奔驰的车就叫奔驰,而台湾称呼这个品牌叫宾士、平治等,相信大家小时候从港台电视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称呼。
其实不论什么叫法,都是指上面提到的摩托车或机车,一般还是指档车为主,就是用脚挂挡,而对于无级变速的踏板摩托车,大陆一般称为木兰,而台湾称之为速可达(Scooter), 同样来自音译,或者叫“綿羊仔”(港澳)、“塑胶车”(台湾),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各地的风俗文化的不同。
还有一类两轮脚档摩托车,大陆一般称之为“太子车”,其实是指巡航车(Cruiser), 这种机车又称为美式巡航车,美式摩托车,是指于1930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排量较大、车重较大的摩托车。也是美国机车文化的代表,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为美国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美式的巡航车,排量动辄就1000CC起步,价格也很高昂,油耗也不低,符合美国人狂妄不羁的性格,尤其西部牛仔的人高马大。很显然不符合亚洲人的身形,于是早年日本厂商将巡航车进行改造,小排量化,造假更便宜的款式,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我们就将其称作“太子车”,一般排量都在250CC以下,非常经济,也更容易驾驶。
希望我上面的回答让你对机车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